中國甘肅網9月28日訊 據天水日報報道 清水縣堅持著眼長遠、統籌兼顧,科學規劃、綜合配套,一步到位、逐年融資,功能完善、使用經常四項原則,狠抓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管、用”,為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類施策“建”。思路確定后,資金是最大難題。我們念好“五字訣”,成功破解了資金缺口難題,即:縣級財政“補”,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建設;縣直單位“幫”,縣四大組織領導、縣委委員、縣直部門黨委通過爭取項目、壓縮支出等辦法為各自幫建村籌集資金;統籌項目“靠”,整合村衛生室、新農村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資金實施建設;市場開發“掙”,對有區位優勢的村,通過市場開發,盤活土地資源,掙取資金補貼建設;鄉村兩級“籌”,廣泛動員黨員群眾義務投工投勞,節約建設成本,增加可用資金。從2011年開始,累計籌資1.38億元,新改擴建村級活動場所249個。
——動態評星“管”。按照“六室八有”(村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文化室、衛生室、計生室、綜治室,有黨旗國旗、有標識、有櫥柜桌凳、有電教設備、有檔案臺賬、有學習資料、有規章制度、有黨務村務公開欄),“五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門牌標識、家具采購、室內布置、兩證辦理),“六個規范”(規范功能設置、基礎臺賬、資產管理、黨內活動、工作流程、值班制度)的標準要求,合理設置功能室,規范室內布置。將村級活動場所建管用情況納入鄉鎮“十星”制綜合目標責任書“基層政權星”考核范圍,從組織領導、基本設施、功能配置、日常管理和使用5個方面設置19項考核指標,一年一評定,一年一掛牌,動態管理,將評定結果與鄉村兩級黨組織和黨組織書記個人年度考核、評先選優、績效工資等掛鉤,充分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
——拓展功能“用”。把有效使用、開展服務作為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的最終目的,采取縣鄉各支付一半資金的辦法,統一為各村采購配備電視電腦、床鋪廚具、寬帶等設施,切實優化工作生活條件;推行村干部輪流坐班值班和村民事務代辦制度,要求每名村干部每月不少于10天在村陣地辦公,免費為身體病殘、孤寡老人等群眾開展戶口辦理等代辦服務;整合文化廣場、農資超市、金融代辦等服務項目,為外出務工人員代買火車票、提供勞務信息,充分發揮了村級活動場所決策議事、便民服務、學習培訓、綜合管理、文體活動“五位一體”功能。
(張旭平)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