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專題 > 正文

    俄為何最近突然發力?揭秘普京“敘利亞棋局”

    俄羅斯總統普京28日將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并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鑒于俄羅斯近期加大對敘利亞的軍事支持力度,同時牽頭組建包括伊朗、敘利亞等國的反“伊斯蘭國”聯盟,不少西方國家都想借機探聽口風,搞清俄羅斯真正意圖。

    敘利亞危機至今已經持續4年多,美國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國際聯盟的行動也持續一年多。那么,俄羅斯為何在此時突然在敘利亞問題上發力?背后又有哪些戰略考量呢?

     另組聯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7日報道,上周,有大量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正增加在敘利亞臨海地區的軍事存在,這一地區仍由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府控制,但面臨的威脅日益增加。此外,俄羅斯還加大向巴沙爾政府提供先進武器裝備和培訓人員的力度。

    報道還稱,敘利亞拉塔基亞以南約25公里的一座主要機場現在像是軍事基地,通過衛星照片可以看到蘇-24戰斗機、T-90坦克、運輸和武裝直升機、燃料庫和加固的掩體等。《簡氏情報評論》稱,衛星照片顯示當地部署了近30架戰機。

    當地媒體報道,拉塔基亞酒店接待了大批俄羅斯人,他們自稱駕駛貨機,據猜測可能是伊爾-76運輸機和安-124運輸機,用于運載大量裝備。

    在增加軍事部署的同時,俄羅斯也開始在外交上與各方進行頻密磋商和斡旋,組建另外一個反“伊斯蘭國”聯盟,成員包括伊朗和敘利亞等。

    今年7月,俄羅斯和伊朗部長級官員舉行一系列會談,就敘利亞問題取得“一致立場”,涉及停火和組建過渡政府等。此外,伊拉克政府27日表態加入,同意與俄羅斯、敘利亞和伊朗共享關于“伊斯蘭國”的情報。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7日播出對普京的采訪。普京呼吁其他國家加入由俄羅斯牽頭的反恐聯盟,并且表示俄羅斯致力于與中東國家合作,“我們正試著建立某種協調機制。我們歡迎在打擊恐怖分子問題上建立聯合行動平臺”。

    普京說,他本人已經告知沙特阿拉伯和約旦這一想法,同時也通知了美國。

    看準時機

    2011年阿拉伯地區局勢動蕩之際,敘利亞爆發了反巴沙爾的示威,并陷入內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趁機壯大。時至今日,敘利亞國內已經形成政府軍、各路反對派武裝、“伊斯蘭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造成大批難民外逃。

    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一直支持巴沙爾,堅決反對美國等外部勢力更迭敘利亞政權的企圖。從地緣政治角度看,敘利亞是俄羅斯在這一地區重要的戰略支點:俄羅斯在地中海唯一的海軍基地就設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港。

    觀察人士認為,普京這次在敘利亞問題上出手,時機選擇耐人尋味,即“在增加俄羅斯威望和影響力的同時,確保國際社會出現相對微弱的反彈”。

    首先,在經過4年多內戰消耗后,巴沙爾政府收縮防線,重點保衛首都大馬士革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地區。雖然巴沙爾政府短期內垮臺的可能性不大,但俄羅斯希望在形勢惡化前采取行動,向外界傳遞“力挺”巴沙爾的信號。

    其次,美國主導的反“伊斯蘭國”國際聯盟已經展開一年多的打擊行動,但成果寥寥,“伊斯蘭國”猖獗勢頭不減,這讓不愿過多投入的美國陷入被動,卻給俄羅斯更多施展空間。普京說,美國訓練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計劃遠未達到目標。美國希望每年武裝5000到6000名反對派武裝人員,而實際上迄今只有數十人得到了合格訓練,而其中能夠持械對抗“伊斯蘭國”的更是少之又少,恐怕只有四五人。

    再次,受難民潮影響,堅決要求巴沙爾下臺的一些西方國家立場開始松動。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都談及巴沙爾可以發揮“過渡性角色”。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發專欄文章指出,“美國與沙特阿拉伯一直堅持巴沙爾必須下臺,而俄羅斯與伊朗則堅持他必須留下。解決方案當然必須是專注于和平進程,而非巴沙爾這個人……外交方案不能被巴沙爾今后的去留問題所綁架。不能繼續讓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我們是否尋求和平解決方案了”。

    擺脫困局

    對于俄羅斯近期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動作,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一直心懷疑慮,擔心俄羅斯打著“反恐”的幌子,將槍口一并對準敘利亞反對派,為巴沙爾政權“續命”。奧巴馬28日與普京見面時,預計重點希望俄羅斯澄清在敘利亞的真實意圖。

    事實上,在打擊“伊斯蘭國”、阻止其攻占大馬士革問題上,美國與俄羅斯存在利益共同點,可能默認俄方行動。這也是美國此次對于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動作反應并不激烈的原因。

    而對于俄羅斯而言,介入敘利亞局勢除了維護其傳統戰略利益外,還可以在外交上主動出擊,扭轉當前被動局面。

    在因烏克蘭問題遭遇西方制裁后,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孤立,經濟發展嚴重受挫。因此,打擊“伊斯蘭國”,有助于俄羅斯轉移國際社會視線,擺脫烏克蘭困局,在國際上重塑俄羅斯“大國形象”。

      另外,此舉還能增加俄羅斯手中的籌碼,如果與西方達成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協議,將能緩和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孤立。(張偉)(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