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四中學生打造創意"陽光小屋":便攜帶 能充電

    原標題:陽光小屋:可折疊 能充電 親自然

    怎樣將街邊的臨時設施收納整齊?野外探險,充電的問題怎么解決?不想“窩”在高樓大廈,想到大自然里辦公怎么辦?……這些問題,北京四中建筑社的同學們設計的一款多功能、便攜式“陽光小屋”都能給你解答。這個創意小項目,在剛剛舉辦的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作品大賽復賽中得到了評委和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蓋一座可拆裝的便攜式小屋

    今年的春季學期,北京四中建筑社的同學們花了6周近70個小時的時間,做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蓋房子。擔任建筑社社長的張宇臻通過學長了解到清華大學有一門別致的專業課——建造工作室。內容即在一定時間內獨立設計并親手制作一個具有一定功能的足尺建筑模型,以深刻了解建筑的真諦。

    同學們聽聞這個有趣的課程,都躍躍欲試。但設計、制作的每一個環節對于這些“菜鳥級建筑師”來說都困難重重。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這座2.4m×2.4m×2.4m、足可容納多人在里面活動的三維鋼骨房子終于矗立在了教室的一角。

    但張宇臻不滿足于讓“小屋”只能固定在一個地方。為了讓自己設計的“建筑”具備便攜性,張宇臻和小伙伴們開始考慮為“小屋”增加折疊的結構,從而讓它變得可以快速拆裝和搬運。由于網殼結構具有穩定性,想要整體實現可折疊并不容易,張宇臻決定將“建筑”拆成“頂部”和“主體”兩個部分。“小屋”的屋頂是傘狀結構,不僅可以打開、收起,還能自由旋轉。主體則將一部分不影響結構強度的鋼管換成了繩索,這樣就讓建筑主體的可壓扁、可收縮容易實現了。

    太陽能發電膜提供環保供電

    僅僅便攜是不夠的,張宇臻還希望自己設計的小屋擁有更多實際的功能。“原本我們只想用帆布作為小屋結構表面的遮蓋物,后來在指導老師的啟發下,我們找到了更合適的材料——太陽能發電薄膜。”

    這種材料像帆布一樣柔軟,并能以非常環保的方式解決建筑內部的供電問題。“尤其因為我們的小屋是圓形的,所以不需要特意調整太陽能板的角度。只要覆蓋太陽能發電膜,發電的效率就可以得到保證。”

    目前,人們對電能的需求越來越大,手機、電腦、iPad……哪一樣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哪一樣都離不開按時充電。“要是長時間利用我們設計的建筑,不解決充電的需求,那怎么成?”張宇臻介紹,利用太陽能發電薄膜就能脫離電纜為小屋供電,由于處于不需要其他補充的自給自足的狀態,所以更加便攜、易拆裝。

    把辦公室搬到青山綠水中

    建筑社的同學們希望這座“陽光小屋”具有多元的作用,經過因地制宜地擺放、布置家居物品,能讓它具有更多宜人的功用。其最基礎的就是具有收納的功能,“在馬拉松比賽的跑道邊,不時會出現擺放補給品的長桌,有時顯得凌亂。如果將這些散落在街邊的物品都收納進‘陽光小屋’,讓小屋變成賽事活動的路邊補給站,可以使城市的面貌更加整齊,”張宇臻暢想。與之類似的功能還有街邊緊急醫療站點等臨時建筑。此外,由于“陽光小屋”可以方便又環保地供電,未來經過改良,也將可以用作帳篷的替代品,支持人們進行野外的探索和拍攝。

    除了作為臨時收納、儲藏之用,“陽光小屋”還提供了一個穩定性比較強、活動范圍比較大的密閉空間,張宇臻認為以后這樣的建筑也可用作辦公。“現代人都在高樓大廈的辦公室里工作,接觸自然的機會少之又少。‘陽光小屋’通過太陽能轉化的方式輕松供電,甚至今后將有可能提供互聯網,這就完全具備了人們辦公的全部所需。在密閉的空間里,擺放適宜的家居用品,又可以為人們提供舒適的體驗。”張宇臻暢想,這樣輕松便攜又配套齊全的“陽光小屋”可以將人們辦公的地點由城市的“水泥森林”轉移到戶外的山青水綠之中,讓人們一邊工作一邊親近自然。

    目前,“陽光小屋”的項目已以高中組復賽第二名的成績進軍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作品大賽決賽。張宇臻告訴記者,在11月的決賽到來之時,一個功能齊全的“陽光小屋”模型將制作完成,完整呈現在大家面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