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的接連報道,讓參加建言的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的講師王超成為了“垃圾分類”的代言人。當天的建言會上,王超第一個發言,一上來就點出自己的核心主題:分類后的垃圾是財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是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建議引入市場機制,借力‘互聯網+’,推動創新創業。”他給現場各位政府部門負責人舉了個例子,可以孵化出垃圾回收業務的電商企業,將廢品回收者組織起來成為從事上門垃圾分類并回收的“快遞員”,公眾只需上網下單就有“快遞員”上門回收垃圾,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同時分類回收的垃圾又被電商企業運送到處理場所,減輕環衛部門的工作量。
而同樣來自基層的豐臺區右安門街道辦事處主任儲建軍的發言則直指“環境秩序共同治理”。“從每個社區選出最愛‘挑刺’的群眾意見領袖,搭建溝通交流平臺,逐項反饋所提意見建議辦理情況。”他用幾個生動的案例解釋,一方面要以城管執法為主體,聘請保安、文明勸導員、社區志愿者督促門前三包、勸離游商、規范停車等;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健全樓門自治制度,開展樓門文化建設,全面推廣出租房屋契約化管理。
城市管理和建設是本次公眾建言最為聚焦的領域。來自市發改委的統計顯示,“十三五”規劃公眾參與活動開展以來,共收到4296條相關的意見建議,約占全部建言總量的40%。建言者最關注的內容,依次是加強交通管理、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和完善城市管理體制,占比分別為29.3%、24.0%和22.8%。群眾主要針對加強管理機制創新、公共交通布局、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等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不少可行性較強的措施。
截至9月24日,“十三五”規劃編制公眾參與活動已有3.1萬余人參加,收到公眾建言10891條,完成居民社會調查問卷2.4萬份。累計向27個部門和單位轉送建言815條。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大家的意見建議,規劃起草組將認真分析、研究、吸納。
據了解,從4月21日起,“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啟動了為期5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是迄今為止5年規劃公眾建言活動時間最長的一次。此前,市發改委也已經圍繞“文化中心建設與提升城市魅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開展過四次公眾建言會。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專題:北京市“十三五”規劃邀公眾建言獻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