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旅游 > 秦州文旅 > 正文

    秦州夾板舞

    秦州夾板舞

    \" data-mce-src=

    樂舞告祭夾板頌祖(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秦州夾板舞屬民間舞蹈范疇,它是由數十名身著青衣白云邊、腰系彩綢帶、頭結布巾的男子,個個手持云陽板,在黃羅傘蓋、飛龍旗、飛虎旗、五色旗的引導下,在鑼鼓并吹奏樂伴奏下,在震耳欲聾的自制鐵炮聲中起步,列隊沿街行進表演的一種民間舞蹈。   

    秦州夾板舞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區,秦州區集中分布在東關及玉泉鎮的東方紅村、陳家莊、金家莊、棗園村等地。    

    \" data-mce-src=

    樂舞告祭夾板頌祖(新華社記者聶建江/攝)  

    清代以前,秦州人沿襲繼承了祖上打夾板習俗,居盛不衰。清乾隆五年前,秦州城以北濛水(今羅玉河)由北向西再向南穿越城中心(今龍城廣場偏西)匯入藉河,由于彎道太急,常沖出堤岸,造成災禍。據《秦州直隸州新志》記載:“順治九年秦隴大水,六月五日濛水暴漲,沖出東關,漂溺人畜。十三日復溢入東關。”當時東關瓦窯巷、十方堂、官墻里等地災情尤為嚴重,房倒屋塌,人畜傷亡慘重。看著祖祖輩輩屢遭濛水禍害的東關父老,自己無力改變這一現狀,只得把減免災難的希望寄托給神靈。他們祈禱在玉泉觀玉皇大帝像前,許愿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率眾舞打夾板到玉泉觀進香。從此,每年正月初九,由東關民眾組成的三架夾板隊經由大城、中城、西關、伏羲城至玉泉觀進香。所以東關一帶的居民以傳統的夾板舞作為獨特的一種進香形式。天水人歷來習慣稱其為“朝山會”。   

    秦州夾板舞首次赴蘭州參加了甘肅省民族民間歌舞匯演,受到參加匯演的各市、州人士及省城人民的好評。1958年,參加了天水地區民族民間歌舞匯演,1985年甘肅電視臺專門組織了夾板隊在秦州北山現場拍攝了夾板專題片。改革開放以來,經過承傳老藝人的不斷挖掘整理,打夾板在藝術風格、舞姿技巧、隊列規模和音樂鼓點上都有較大的改進和突破,相繼在國內外多家電視臺播出。1991年,臺灣記者凌峰拍攝了《秦州夾板舞》的專題片,并在臺灣播出。2001年甘肅電視臺專門拍攝了文忠老藝人與兒子、孫子三代人打夾板的專題片。近年來,地方文藝工作者以夾板為題材,加工提煉、創作出《豐收夾板》的舞蹈,該劇目在1997年8月甘肅省舉辦的首屆群眾藝術節大賽中獲得銀獎。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