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北京市中小學生卡2016年初有望二合一

    原標題:北京中小學生卡明年初有望二合一

    備受關注的北京通卡發放工作又有新進展。記者近日從市經信委獲悉,北京通卡技術標準已正式確定,將把信用管理、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用事業服務等20多種服務集合在一張卡上,并承載發放養老助殘補貼、助學金、低保、車改補貼等金融功能。本月起,平谷區的新農合參合農民將領到本市首批北京通健康卡。最快在明年初,本市首批二合一精簡后的北京通基本卡(學生卡)將有望試點推出。

    隨著北京通發放工作的逐步推進,本市居民不僅能享受更加便捷的交通、就醫、社保等政府服務,同時政府面向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各項優惠和補貼也將通過一張卡實現精準便捷的落實,借助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和服務協同,讓公眾辦理個人事務更為簡單便捷,市民類似難于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尷尬也將有望逐步絕跡。

      關于學生卡

      學籍卡和證件卡將二合一

    據了解,目前本市中小學生的學生卡由證件卡和學籍卡兩張卡片組成。其中的學生證件卡是在校學生身份證明的卡片。學籍IC卡是電子化的學生身份證明,截至2014年本市發放學籍卡已經達到314萬張。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北京通”卡發放工作的推進,學生群體也將使用上具有融合功能的北京通卡,將原有的學生證件卡和學籍卡合二為一成北京通基本卡(學生卡),除了融合原有的兩張卡的功能,學生今后在出行、旅游、就業等方面,該卡都將實現數據信息的銜接。該負責人透露,最快在明年初,本市首批二合一的學生卡將有望試點推出。

    據介紹,“北京通”學生卡正面為北京通社保卡標準,背面也依據北京通社保卡標準,不同在于卡片背面右上角標注“學生卡”字樣。校名、學籍號(含條形碼)等信息存儲在后臺,同時后臺自動記錄、識別、標記與學生身份相關的福利優惠期限,過期系統將主動屏蔽相關福利政策,既避免了學生頻繁換卡(現行學生證件卡正面背景色為藍、綠、黃色三種,分別對應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也避免持卡者超期享受福利。

      避免違規刷卡實現精準補助

    目前學生使用的學籍卡具有電子學籍卡功能以及多種教育應用功能,包括公交應用(享受公交2.5折優惠);學籍信息數據;校內一卡通應用數據(門禁、考勤、消費、圖書借閱數據等);社會應用(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體檢數據、社會大課堂數據等)。

    拿到新版的北京通學生卡后,本市中小學生可直接使用北京通學生證交通功能,或者將北京通與已有的交通一卡通后臺綁定,實現中小學生乘公交的后臺實名制管理,同時有關單位通過檢查卡面學生照片和姓名,避免了成年人通過不法手段獲取學生卡違規享受公交2.5折優惠的問題。

    二合一后的學生卡還可在實名制下實現政府的精確補助,將特困、特優、獎學金等補助精細化補貼到個人。同時可將公交票制改革后政府發給個人的票價補貼直接存入北京通合作銀行的儲蓄賬戶,實現服務的精細化和差別化管理。

    據介紹,本市將把市屬學校、部署院校、技工學校等各級各類學校統籌考慮,分步實施并最終實現全市小學、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工讀學校、特教學校的全覆蓋。

      大學校園卡將獲大量校外應用

    另一方面,大學生普遍使用的校園卡也有望走出各自為政的圈子,并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獲得更多的校外應用。

    據介紹,目前大學生普遍使用的校園卡大多是各學校自己發行的。學校大的其校園卡普遍功能多,可使用范圍廣;而學校較小的其校園卡也通常功能少,可使用范圍狹窄。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市經信委正與北工大等部分高校開展試點,通過發行北京通標準的校園卡,使其能夠在校外也獲得購物、看電影、借閱圖書等方面的優惠。不僅如此,由于標準逐步統一,校園卡在各學校內的功能也將趨于統一,使大學生們能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服務。

    據介紹,同樣最快在明年初,本市即有望在北工大等部分高校正式推出這一試點。

      解讀北京通

      問題:卡太多增加隱私泄露渠道

    身份證、社保卡、水電卡、公交卡、銀行卡……在一座城市里生活,一個人手中能數出多少張卡?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民平均人手5張卡,最多者超過20張卡。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主要公共服務卡包括已發行了近億張的實名就診卡,約7000萬張的市政交通卡,約2000萬張的身份證,約1500萬張的社保卡,約400萬張牡丹交通卡等。

    一方面,各種市民卡的存在提高了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個人社會事務辦理。另一方面,卡片攜帶、保管非常不便,市民要求整合卡片的意見相對集中。

    隨著市民卡種類的持續增加,出現了一人多卡、多卡并存的現象,造成市民個人持卡數量只增不減。同時各單位的卡片不能通用,一人多卡也給市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眾多卡片也引發了公民辦事時信息重復填報、個人隱私泄露渠道增加、公共數據分散不一致、數據整合和信息共享使用困難等諸多問題。多卡并存也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各單位發行的每種卡都需要一套獨立的制卡、讀卡、換卡和系統建設運維支撐體系,存在重復投入和資源配置欠佳等情況,潛在的社會資源浪費很大。

      功能:融合20多種政府公共服務

    今年6月,北京市衛計委宣布啟動“三卡合一”融合工作,居民手中的社保卡、京醫通卡和居民健康卡將統一更換為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北京通卡。在北京通卡發放后,包括各大醫院的就診卡和京醫通卡等將會逐步退出。

    事實上,北京通卡的應用功能遠不止于此。市經信委方面介紹,“北京通”是北京市市民社會服務一卡通的簡稱,它并不是一張實體卡片,而是為市民提供政府公共服務和個人信用管理的集合應用,屬于卡證同存、虛實結合。在現有格局下,將各種功能統一到一張市民卡上難度非常大,因此“北京通”改變思路,“以號代卡”,為整合進“北京通”的市民服務卡生成一個唯一號碼。最終,“北京通”有望一號兼具20多種政府公共服務功能。

    對政府部門來說,依據“北京通”標準,可逐步對本市現有社保卡、交通卡、就診卡等卡類應用進行融合,解決多卡并存、公共服務分散的問題。同時這又能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減少財政經費投入,提高投資效益。以“北京通”編號為載體,能夠整合身份證件、社保、健康、教育、交通等各類信息,建立“公民電子檔案”,還能支撐并輔助政府部門的決策和信用體系建設,提速信用社會的建設進程,實現“記錄一生、服務一生、管理一生”的市民精準化服務管理目標。

    對市民而言,“北京通”將可以使大家告別一事一卡、一人多卡、攜帶多卡的煩惱,充分享受到北京城市綜合服務和信息化帶來的便利,改進百姓的生活品質,逐步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目前,市經信委已經制定了《“北京通”卡片技術標準》,規范了卡片種類、號碼規范、卡片樣式、應用構成、密鑰管理、數據規則和安全機制。

    “北京通”號碼是每位市民的唯一服務性編號,由身份證號碼通過密碼算法生成12位編號,安全性能更高。編碼的保密安全性在于編碼數字排列毫無規律可言,編碼不會泄露持碼人籍貫、生日、性別等隱私信息,最大限度地對持碼人進行敏感信息保護。

      北京通功能之金融

      相當于全功能銀行借記卡

    金融功能是北京通的重要服務功能,北京通既有金融借記卡主賬戶,也可開通電子現金賬戶,同時支持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電子錢包。換言之,北京通卡是一張可加載電子現金的全功能銀行借記卡。

    北京通卡可提供存款、取款、消費、轉賬、密碼修改、掛失、投資理財等所有銀行服務,可開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開通電子現金賬戶后還可以進行小額快速支付,包括支持水、電、燃氣、供暖等費用的支付,持卡者可通過銀行代理繳費或者網上銀行繳費;而商業應用則包括便利店、洗車等費用的支付。

    據悉,北京通社保卡、北京通基本卡均為全功能銀行借記卡。其中北京通社保卡金融功能由北京銀行支持,北京通基本卡由發卡單位合作銀行支持。北京通臨時卡沒有銀行賬戶,只有第三方公司的電子錢包。

      低保和車改補貼直接入卡

    依托北京通的金融功能,可實現政府補貼直接發到個人賬戶。實現方式為在銀行主賬戶下開立補貼專用子賬戶,政府各部門發放的養老助殘補貼、特困助學金補助、低保發放、公交補貼、車改補貼等資金即可以定向發放的模式,直接進入持卡人相應子賬戶,在規定的場合使用與消費,專款專用、專戶專用,實現政府服務的精細化和差別化管理。

    對于補貼人群,可涉及北京市常住人口,特殊人群,如殘疾人、老人、學生、軍人,在京納稅者等。

    以不增加市民負擔為原則,借助人民銀行統一清算平臺,資金后臺清算,即使享受多項交叉補貼的人員,也無需多次辦卡。即享受交叉補貼的人員只辦理一張具有金融功能的北京通卡即可。

    不僅如此,持卡人將已持有的現金補貼從北京通卡轉移至自己習慣用的銀行卡賬戶過程中產生的流轉費用,銀行也不得收取,即持卡人的政府補貼“搬家”沒有額外費用。

      北京通功能之無卡應用

      刷手機可消費乘車

    未來市民只要記住自己的北京通號碼,即使不帶實體卡片,也能在各個部門享受“無卡服務”,最終解決多卡并存的問題。不過,讓市民憑號無卡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還只是北京通發展的遠景。但是在現階段,市民已經可通過具有NFC功能的各品牌手機來實現無卡應用。

    據介紹,無卡應用是指市民無需通過實體卡而完成相關的業務應用。對此可借助技術手段將“北京通”實體卡信息加載到手機USIM卡中,再通過OTA(空中技術)方式下載到NFC手機的安全芯片(SE)中,將實體卡轉換為虛擬卡,并完成與實體卡相同的功能。

    屆時只要將NFC手機靠近相關終端,便可快速完成刷卡乘車或者消費等交易和各種應用。無卡應用是實體卡應用的延伸,是利用新的技術向市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一種新方式。無卡應用不是完全取代現有的實體卡,而是實體卡應用的一個必要補充,向市民提供簡單、安全的發卡、掛失、用卡流程和用卡體驗。

    市經信委方面介紹,在推廣實體卡的同時發展無卡應用,主要是緣于包含社保功能的“北京通”屬于市民生活的重要卡片,市民日常攜帶易增加丟失風險。而手機作為市民出行時普遍攜帶的必需物品,正具有未來發展北京通無卡方案的先天優勢。不僅如此,發展NFC技術的無卡應用,“北京通”還有利于逐步實現從“一卡多用”到“多卡融合”的轉變。

      北京通之延伸服務

      信息共享提升辦事效率

    在北京通卡大規模推行后,市民類似難于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問題也有望逐步絕跡。市經信委方面介紹,“北京通”將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在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重大作用。

    “北京通”信息系統管理平臺初期將與市人社局、市衛計委、市交通委、市民政局等主發卡單位關聯,后期還考慮與公安部門聯網,將市民的個人教育背景、計生信息、民政信息、社保基礎數據等靜態數據,以及個人公共交通過程數據、水電繳費數據、金融消費數據等動態信用數據共享至北京通信息系統管理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集身份證號、學籍號、社保號、稅號、信用卡號、證件等為一體的社會服務“虛擬檔案”,采用有卡、無卡多種使用模式,最終實現市民憑號無卡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屆時市民在辦理各種有關證明時,可充分發揮聯網數據的價值,實現持卡人多維度、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從而讓“信息跑”不讓“居民跑”,寓管理于服務,將以往以事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為本,面向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務。

    此外,今后市民辦事或者辦理證明時只要提供自己的北京通個人號碼,辦事單位即可通過系統后臺的數據查詢,從而在少填單子少跑腿的情況下完成辦事或者辦理證明的過程。

    對市民而言,最終將告別一事一卡、一人多卡、攜帶多卡的煩惱,充分享受到北京城市綜合服務和信息化帶來的便利,改進百姓的生活品質,逐步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感。

      類型

      “北京通”分為三大類

      北京通社保卡

    面向所有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的個人(包含本市戶籍人口和非本市戶籍人口)發放,支持持卡人出行、消費、就業、就醫、公積金查詢、婚姻登記查詢、養老金領取、低保優撫金發放等各項活動。

      北京通基本卡

    主要面向未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的個人(包含本市戶籍人口和非本市戶籍人口)發放,支持持卡人的出行、消費、就業、就醫、公積金查詢、婚姻登記查詢、低保優撫金發放等各項活動。

      北京通臨時卡

    面向所有臨時(半年以內)到京人員發放,一人一卡,實名辦理,卡片融合了交通一卡通、實名就診卡、京醫通的功能,滿足持卡人公交出行、醫療救治等需求。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