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山西 > 正文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寫在前面】

    在全國GDP排名中,2014年,山西省排名倒數第一;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位列倒數第二。兩個尷尬的數字,足以證明山西省當前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困難時期。而2015年上半年,山西省內縣市經濟已經出現大面積的負增長,僅有4個城市實現了正增長。

    因煤而興,又因煤而困,或許是近年來山西經濟發展變化最為主流的解釋。

    作為全國資源大省,山西擁有占全國1/3煤炭儲量,僅煤炭一項就支撐著山西省工業的半壁江山,如果再算上與煤炭密切相關的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大傳統產業在全省工業總值中的占比達70%以上。而煤炭市場在經歷“黃金十年”后,一直處于低迷狀態。

    而山西目前的經濟發展到底如何,老百姓的生活又有哪些變化?沒有“一煤獨大”,山西經濟是否就會好了呢?

    家鄉為山西省的青年經濟學者高敏在國慶返鄉時,對山西省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其將所見所聞以及個人的看法整理成了一份調查報告,原文發于微信公眾號“高敏觀察”,澎湃新聞獲其授權進行轉載,以下是全文的(一)和(二)。

    國慶返鄉調研(一)

    山西經濟有多困難?——焦慮的山西

    這一年多來,山西很焦慮,從政府到民眾。

    各種經濟數據均顯示,過去一年多來,山西經濟遭遇了斷崖式下跌,而且絲毫沒有看到好轉的跡象。在8月2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組織的“2015年中央企業山西行”中,省長李小鵬直言不諱的表示:“山西省的經濟仍然處在最困難的時期”。

    山西經濟到底有多困難?面對現狀山西應該怎么辦?帶著這些問題,借著國慶返鄉的機會,筆者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相關所見、所想會即時上傳與讀者分享,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從北京到山西路程并不遠,高鐵開通后,最快只需要2個小時50分鐘。出北京時天空還是純粹的蔚藍,到山西時卻已變成壓抑的灰霾色,一路看著沿途的風景,感到一絲沉重,渾濁的空氣、冒著白煙的化工廠和四處堆放的煤炭似乎已經形成外界對山西的固有印象。

    那么,山西經濟到底有多困難,來看看下面一組數據:

    2014年,山西GDP同比增長4.9%,較2013年的8.9%出現斷崖式下跌,在31個省區市排名倒數第一。2015年上半年,經濟進一步惡化,GDP同比僅增長2.7%,位列全國倒數第二。當然,雖然總體在增長,但實際上,省內縣市已經出現大面積的負增長,進入衰退區間,僅有四個城市實現了正增長。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1995-2015年山西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1995-2015年山西地區生產總值指數變化

    由于有地方官員反映本市GDP存在注水,財政收入相對更為可靠,筆者梳理了2015年各市的財政收入,結果讓人更加悲觀,80%的城市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其中,一半以上的城市財政收入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降幅最大的朔州市下降了約近41個百分點。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2015年上半年GDP和財政收入增速情況

    再繼續深入看看縣級的統計數據,晉北農業大市忻州市下屬的14個區縣中,僅有3個區縣財政收入實現正增長,一些傳統高度以來資源的區縣出現大幅下跌,如曾為全國增長最快的百強縣之一的保德縣,在2012年財政收入達到19.2億元以后,2013年、2014年開始快速下跌,分別為17.8億元和11.4億元,2015年上半年更是僅完成4.7億元,伴隨著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起伏的是其房價,最高時候達到約6000元/平米,目前均價僅為3000元/平米,而且有價無市。成本居高不下,市場需求不足,企業利潤越來越低,企業投資愈來愈謹慎,結果就是工業增加值出現負增長。而且讓人擔憂的是,危機并未止步于產煤縣,由于房地產業衰退、煤炭周邊產業不景氣等原因,一些非產煤縣也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如五寨縣、神池縣、偏關縣等。

    調研中有當地公務員反映,由于財政收入快速下降,政府無力進行投資,不少基礎設施項目出現停滯甚至爛尾,財政收入的下降使忻州市14個區縣均開始出現貸款發工資的情況。而且,由于經濟不景氣,企業用工需求不大,一些從農村進入縣城尋覓工作機會的低端勞動力,出現了回流農村的現象。

    再從產業來看,由于全國工業不景氣,用電量持續下降,節能減排壓力愈來愈大,而國內煤炭產能過剩嚴重,且價格較高(部分煤炭到秦皇島港的報價竟然高于從越南、印尼等地進口的同等質量煤炭),煤炭的有效需求日益萎縮,對以煤炭為主導產業的山西來說,可謂打擊巨大。以山西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晉中市為例,上半年,晉中市財政收入下降近19個百分點,主導產業煤炭行業(約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近80%)雖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但是原煤產量今年以來持續下降,月均下降5%,洗煤數量也同比下降了1.3%,煤炭行業全線萎縮。據介休市煤炭從業人員反映,介休市原有洗煤企業170多家,目前僅有70多家,且基本為虧損運營,煤炭價格從最高時1000多元下跌到目前180元(帶票)左右,還有價無市,煤礦挖一噸虧一噸。一位煤礦工作人員告訴筆者,往年煤礦春節期間也要不間斷生產,但今年春節是他從業20多年來第一次放假,而且是放了20天的長假。國有煤炭企業情況更嚴重,在2010年資源整合時,為了按照政府要求吞并大量中小型煤礦,由于自有資金不足,這些企業進行了大量的貸款,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煤價的崩塌更是讓其雪上加霜,資金斷裂風險極大。調查中,某國有企業員工表示,其公司在資源整合時貸款購買了7個煤礦,當時煤炭價格正處于高位,購買價格非常高,基本上煤價只有保持在400元以上才能盈利,目前煤價已經降到成本線下方的下方,在極大的還本付息壓力下,企業已經瀕臨破產,目前,全公司已經全員降薪,且均為貸款發工資,貸款的擔保是“挖一噸虧一噸”的煤礦,如果未來幾年煤炭依舊沒有起色,很快授信額度將用完,企業走向破產不可避免,而這種情況,在全省各大企業均有發生。

    筆者認為,自2010年國家批復山西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雖然省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轉型尚沒有明顯效果。而自出臺之日就爭議不斷,引起國內經濟學家和他省政府反對的“資源整合”措施,目前看來,出現了重大戰略失誤,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總體看來,山西經濟確實面臨最困難的時期,而且,長遠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轉型,粗放式、掠奪性、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的開發模式終將被放棄,雖然煤炭的使用將保持在一定規模,但總需求將持續快速下降,對于山西來說,危機可能才剛剛開始。

    焦慮的山西(二) | 困境從何而來

    事實上,“經濟衰退”在我國是個“新”名詞,從建國后到文革結束,長時間的低水平計劃經濟本身已處于低谷,并不存在所謂的“衰退”。1978年后,我國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增長奇跡般的持續了30多年,在這種趨勢下,政府和民眾形成了一個幻覺,似乎認為增長是理所當然,“衰退”從未也永遠不會出現,所有政策隱含的前提均是“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但顯然,經濟規律不可違背,長期積累的風險在開始逐步釋放,我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

    經濟衰退的山西將發生哪些問題?

    山西是中國的縮影,是我國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模式的典型代表。長期以來,山西形成了煤炭、化工、鋼鐵、水泥等主導產業,集聚了大量的就業人口,創造了大量的稅收,但不幸的是,這些產業均屬于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不但不受國家鼓勵,而且在市場的惡性競爭下快速走向衰落,由于這些產業占到山西經濟規模的80%以上,與山西經濟一損俱損,如果這些產業走向衰落,可以預見的是,山西社會經濟將會受到重大影響。

    1、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下降

    財政收入的快速下降將使政府入不敷出,特別是前幾年加強城市建設導致地方債務率較高的縣市,還本付息壓力極大,公共事業單位的基本運行經費可能都難以保障,拖欠工資甚至高失業率將成為常態,更別說提供醫療、教育、社會保險等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有讀者反映,其所在的事業單位已經出現工資的拖欠現象,不但去年提到的基層公務員漲薪到目前尚未兌現,今年的工資也僅僅只發到6月份。

    2、項目爛尾、鬼城可能大規模出現

    在前些年經濟相對較好的時候,政府并未把錢重點投放于公共服務改善和商業環境塑造上,而是將資金投放于基礎設施建設上,結果城市過度建設,不但商業環境并未改善,要素集聚能力并未提升,反而由于資金鏈斷裂,形成不少爛尾項目。下圖為介休市的雙向八車道的城市街道,加上中間的綠化面積和自行車道,整個街道寬45米左右,遠遠超出了當地的需求,而且這樣的街道還有數條。街道兩旁也少有開發,調研中,一位居民對筆者說:沿線土地早已完成征地手續,原來說政府還有一些大企業總部也要搬過來,但是現在經濟不好了,政府的地賣不出去,政府沒錢,企業也沒錢,搬遷也遙遙無期了,這個設想(新區建設)估計要黃了。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山西省城區街道

    此外,不少二線城市建設了超過自身需求的住宅小區,無論到了山西哪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建筑工地,和空無一人的居民樓,但無論是經濟條件還是城鎮化發展都難以支撐過量的房地產,可以預見的是,在經濟下行后,將有大量的爛尾工程出現,房屋的空置率將居高不下,小縣城也將形成一定范圍的“鬼城”。

    3、會出現企業停產、破產潮

    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成本愈來愈大,利潤持續下降,降薪、停產和破產的企業將快速增多,今年以來,陽煤集團等省屬大型煤炭企業也已經出現拖欠工資現象,職工打趣說,要“保四爭六”,即至少保證發4個月發工資,力爭發6個月工資。從2013年開始,已經有不少洗煤廠、焦化廠走向關停,當然,最具有象征意義,社會影響最大的是前山西首富李兆會的家族企業-海鑫集團,9月30日,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批準其破產。

    4、銀行風險進一步加大

    目前山西金融機構貸款主要投向煤炭、化工、制造、電力等主導型產業,特別是一些作為當地納稅大戶和支柱的上市企業,目前山西36家上市企業中,高度依賴原材料的煤炭、鋼鐵、化工、水泥企業達到22家,均為全國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以某煤炭企業為例,其以煤礦作為抵押貸款,但并未用于尋找其他新的增長點,而是用以支付員工工資等,一旦授信額度用完,這些資金將全部成為“不良貸款”,目前按照山西自己公布的數據,不良貸款率約為5.5%,有知乎網友說,要超過15%,但不管多少,銀行已經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按照今年年初國家出臺了《存款保險制度條例》,銀行已經可以批產,省內的銀行不但可能被煤炭企業拖累,更可能被拖垮走向破產。

    5、老百姓生活水平出現明顯下降

    對于老百姓來說,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下降,企業崗位減少和利潤減少,必然帶來老百姓收入下降、失業和難以享受到優質公共服務,特別是物價水平保持不變的條件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必然出現下降。

    困境真的是由“一煤獨大”造成的嗎?

    對于山西經濟下行,政府和專家學者均將原因歸結為:高度依賴煤炭的經濟發展模式。今年年初兩會省長李小鵬說:山西經濟下滑,煤價下跌是短期因素,長期來看,一煤獨大。

    不可否認,產業單一,一煤獨大,經濟高度依賴煤炭,煤價波動直接決定經濟增長水平,是本次山西經濟“斷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但筆者認為,山西面臨的真正困境并不在此,山西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也并不在此。請看以下三個問題:

    1、煤價高的時候,山西經濟表現很好嗎?

    我國煤炭價格從2003年快速上升,到2010年達到歷史最高值,同期山西地區生產總值排名雖有所上升,但仍然處于全國中下游,長期保持在全國第20位左右,在中部六省中一直保持墊底,且差距極大。 為此,雖然煤價的變化使山西的經濟增速和絕對值有所波動,但山西長期以來落后全國其他地區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煤價低。見下圖: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山西省近年來生產總值排名

    2、經濟減速是因為“一煤獨大”嗎?

    再看看我國進入新常態后,哪些地區率先減速,以2015上半年數據作為參考,可以看到,我國北方地區普遍陷入衰退,很奇怪是不是?為什么衰退的地方都集中在北方?這些地區包括東三省、山西、陜西北部、青海、新疆、內蒙古,有“一煤獨大”的區域,有制造業獨大的區域,有沒有煤的區域。以此看來,“一煤獨大”并非經濟減速的“充分必要條件”。

    焦慮的山西:一煤獨大是影響經濟發展根本原因?

    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緩慢和衰退的地區

    3、沒有一煤獨大,山西就會發展好嗎?

    在山西,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煤炭,都依靠煤化工,但實際上,除了集聚了大量人口的省會太原經濟一直保持相對較快增長外,其他沒有煤炭的縣市經濟表現也欠佳,以運城市為例,經濟規模在全省排名中游,人均生產總值排名倒數第二,2015年上半年GDP和財政收入增速均為負值。那么,這個觀點也不成立。

    那么,經濟衰落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讓我們捫心自問,如果山西沒有煤炭,在山西目前的經商環境、政府管理模式和導向等條件下,山西經濟會好轉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上半年經濟增速較低的地區的共性是: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計劃經濟思維嚴重、市場高度壟斷、缺乏有效競爭。這些地區經濟被大型國有企業綁架,政府將資源一味的傾向國有企業,當地經濟的好壞完全依賴于大型國企的盈利情況,而這些國有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不足,創新改變的主觀能動性也不足,在全球化推動下的市場競爭中很快便成為犧牲者,于是,地方經濟也開始走向衰落。

    為此,筆者認為,山西衰落的根本原因不是煤炭,有煤也好,無煤也罷,只要可以集聚優質的經濟要素,只要市場可以自由競爭,經濟就不會缺乏活力,山西經濟走向衰退,表面看來是因為“資源依賴型經濟”,但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沒有創造出“要素集聚和良性競爭的環境”,市場要素集聚能力較差,經濟缺乏活力。

    全球化勢不可擋,任何城市、任何產業都難以獨善其身,都將主動或被動的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煤炭等資源能源和其他產業都一樣。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規劃什么產業,事實上,產業和創新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是市場要素根據區域資源稟賦自然選擇出來的。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加強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市場競爭,給予民營資本更大的支持,提高區域優質經濟要素的集聚能力,以促進生產創新,推動本地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方提升,保障區域經濟的活力。

    這才是山西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