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溫如軍)法晚記者(微信公號ID:fzwb_52165216)上午從中紀委獲悉,作為貴州省清鎮市各級工會組織的領導機關,打著為職工謀“福利”的幌子,將工會經費占為己有。清鎮市總工會從工會主席到會計、駕駛員以及原紀檢組長共9人被立案調查。
目前,清鎮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工會主席劉登璽已被移送司法機關。
2014年8月,清鎮市紀委在檢查各部門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時,發現清鎮市總工會違規違紀發放津補貼的“苗頭”。市紀委進行了打招呼、提醒,并將違紀問題在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點名道姓曝光,對總工會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進行了約談。
今年5月,在貴陽市紀委開展的交叉檢查中,檢查組再次發現了該工會的問題。今年6月底,清鎮市總工會機關干部職工共9人分別被立案審查。
據經辦此案的清鎮市紀檢干部介紹,調查期間,工會仍執迷不悟,通過各種方式躲避責任,對抗組織調查,單位上下統一“口徑”,建立了“攻守同盟”;有關責任人編造虛假會議記錄、篡改會議記錄本、刪除電腦內的文件、銷毀套取食堂公款發放登記原始表冊等,企圖偽造、銷毀證據,給案件辦理制造了許多的障礙。
調查中,清鎮市紀委加大辦案力量,在原有的辦案人員基礎上又增派20名紀檢監察干部和財務專業人員加班加點一張不漏地查閱總工會2011年至2015年的財務票據。歷經1個多月的辛苦,對各種票據進行研判、比對,還通過恢復電腦刪除數據還原相關證據。縝密的調查最終發現了偽造的會議記錄前后筆跡不同、開具假發票套取公款、虛列食堂開支套取資金私分等破綻。
調查發現,為了多套錢,清鎮市總工會在食堂的假賬上,無論是周末、國慶、還是春節都天天“開伙”,天天“采購”,有些只有30天的月份,賬目還做出了31日。翻看2013年5月的假賬,土雞、牛肉、豬肝、帶魚、牛奶等頻頻出現,絕大部分日采購額都在800元以上,有的超過千元。
“會前商議溝通,會上研究決定,不做會議記錄,不出會議紀要,報表不留痕跡,用主席辦公會代替經審委,清鎮市總工會將紀律和規矩當成了‘稻草人’。”辦案人員向法晚記者(微信公號ID:fzwb_52165216)說。
據查,從2011年至2015年,該總工會違規違紀發放的各項補助金額竟高達300萬元;違規發放各類獎金,一年當中,1月、3月、6月、9月、12月等五個月分別有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目標獎等不同的獎金發放;頂風違紀發放春節家屬聯誼活動會務費、超市購物卡、茅臺酒、中高檔香煙等,并借職務之便將單位筆記本電腦、照相機、移動硬盤等辦公設備占為己有;甚至還利用職工食堂,虛列開支,制作假賬,從中套取資金近20萬元私分給在職干部職工。
該工會被“一鍋端”,留給當地深刻的警示與反思。劉登璽在懺悔書中說:“我們忽視了黨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低估了黨中央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決心,對自己要求不嚴,還心存僥幸,以為集體研究的事情不會被追究,以為‘法不責眾’,最終自食苦果。”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