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合大學北苑校區。京華時報記者 韓天博 攝
14日,江蘇省教育廳召開媒體通氣會透露,蘇州、無錫等地一些中小學近期出現“涉毒”塑膠跑道傷害學生健康事件,相關塑膠跑道均為當地“自籌自建”項目,省教育廳將全面排查全省中小學塑膠跑道,如發現問題將立刻整改。
省教育廳要求檢測
今年秋季開學以來,蘇州元和小學的十多名小學生陸續出現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家長認為孩子出現不適與氣味嗆人的新建塑膠跑道有關。此后,南京、無錫、常州等地也出現了疑似因塑膠跑道導致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江蘇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杜偉在通氣會上介紹,為增進青少年體質,2012年以來,江蘇農村中小學運動場地塑膠化建設工程總共建成了塑膠場地552片、在建113片,主要面向蘇北和蘇中地區。截至目前,這些項目沒有接到投訴。除此以外,一些市、縣、鄉鎮為改善所屬學校的體育場地條件,通過自籌自建的方式建設運動場地塑膠跑道。
杜偉說,初步查明,此次“涉毒”的塑膠跑道均為當地自籌自建項目。省教育廳已責成有關單位對出現的問題,必須委托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檢測結果。近期,由省教育廳、財政廳和省體育局共同組成的江蘇省農村中小學運動場地塑膠化建設工程辦公室將會同有關部門,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全面回訪和督導檢查。此外,相關市縣教育局將協同當地相關部門對自籌自建的所有塑膠跑道項目進行全面檢查。如發現塑膠跑道建設材料不合格的情況,將及時公布材料供應商的名稱,列入招標黑名單。
杜偉表示,今后省教育廳將繼續督促各市縣教育部門做好自籌自建塑膠跑道建設的招標采購、施工、監理和環境監測等工作,為監理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確保所有項目按標準實施。
跑道建設有標準可依
疑似“有毒”塑膠跑道進入江蘇校園的消息一經媒體披露,各界紛紛追問校園跑道究竟依何標準建造。
據悉,我國目前對于跑道的建造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為GB/T14833-2011,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參照國際田徑聯合會《田徑場地設施標準手冊》中對田徑場地合成材料跑道面層質量要求,結合環境保護及產品發展的需要進行修訂的。標準于2011年12月5日發布,并于2012年5月1日開始實施。
標準根據場地用途、競賽級別、參賽運動員人數與技術水平等因素將室外合成材料跑道面層場地分為三類。其中,本次媒體曝出的“校園有毒跑道”應屬于“適用于教學和大眾健身”的第三類跑道。
對于這一類跑道,標準不僅對其物理性能制定了相關的標準,另外還對其所含有的有害物質進行了限量。其中苯的含量應小于0.05克/千克,甲苯和二甲苯總和含量應小于0.05克/千克,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的含量應小于0.2克/千克。另外,對于一些重金屬,例如可溶性鉛、可溶性鎘、可溶性鉻以及可溶性汞等物質的限量也有明確的規定。對于上述化學物質含量的檢測方法,標準也進行了詳盡的說明。
然而,標準目前還未對塑膠跑道中的塑化劑種類和含量進行明確限制,而某些劣質跑道使用的塑化劑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北京探訪
多校塑膠跑道未見明顯異常
昨天上午,針對塑膠跑道疑對學生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多個中小學及高校的室外操場,并未發現明顯問題。
在北京聯合大學北苑校區的塑膠跑道和塑膠籃球場上,并未發現明顯的氣味。該校多名學生表示,學校內的操場已建成多年,平時活動過程中也沒有感覺到任何異常,“應該還是挺不錯的吧,從來沒聽說有同學因此出現什么不適,或者其他癥狀。”
在朝陽、東城、西城的多所中小學內,盡管塑膠跑道的新老程度不同,但基本沒有散發明顯刺激性氣味的情況出現,學生和家長也表示,并未遇到過學生因在操場上活動,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大一學生孫同學告訴記者,他從小學到高中均在北京通州就讀,“高中時候碰到過校區改造,新鋪的塑膠跑道也沒有明顯的味道,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就更沒有了。”
>>跑道制作商
不排除劣質材料進校園可能
昨天下午,記者以買家身份聯系了北京多家塑膠跑道制作商。
一名業務經理表示,目前用于制作塑膠跑道下層填充物的黑顆粒,以及制作上層的彩色顆粒等材料,主要由橡膠生產廠家供應。制作方在選取材料時,一般會要求廠家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合格產品一般價格上也會有區分,主要是含膠量方面有差別”,但如果是低于市場價很多的原料,他們肯定不會購買,“這個一般是要用到學校的,誰也不敢(用低價的)。”
但他同時表示,自己在經營過程中,確實也遇到過低價原材料,“如果有人為了壓縮成本,用這樣的材料,也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業內人士王先生稱,生產橡膠顆粒的原材料主要是廢舊輪胎等橡膠制品,對于產品質量指標也有著嚴格規定,“除非是非法的小作坊,一般正規的廠商,肯定不會生產低于國家標準的產品”。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