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書畫 > 書畫名家 > 正文

    蘇東天書法:境界高逸 獨上高樓

    淺析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作品境界

    引言:蘇氏在創作此幅作品時自然悟得詩意高深境界,并把自身內在修養的境界一同融化于作品中,不僅使此詩意境充分地展現出來,更是體現了蘇氏通過書法藝術的表現而提升到更加不可跨越的境界高度。從書法藝術而言,如此高妙的境界,就如《蘭亭序》也不能得之也。此幅書蘇氏不僅融化了二王、顏柳歐蘇的筆法精髓,更是融化金篆隸草章碑的筆法筆墨,因此使此幅作品在氣勢、厚度、廣度和境界上達到了新的高度。從書法史發展邏輯上說,后人應該超越古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樣才會有新的發展,也才能告慰祖輩先人。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題破山寺后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一首題壁詩。詩的大意是詩寫詩人在這清新的早晨,漫步到這座古老的寺院,在幽深靜謐境象中,觀賞到初升太陽的光芒,首先照耀到的是山頂上高高的樹林。由竹林護擁的小徑通向幽深寂靜的方向,展現在眼前的禪房、寺院、花木掩映在花草樹林中,環境幽靜美妙。靜寂的山林被初升陽光一照耀,歡快的鳥聲四起,一片生命便活躍起來,比喻佛教精神帶來歡樂和生命,鳥在林中自由自在,歡悅無限,仿佛就是個理想的世外桃源。深潭空明清澈,人如潭中的影象,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凈盡,忘卻了自己的一切,脫離了紅塵世俗。自然萬象都進入空寂之中,與山林融為一體,達天人合一的境界,此時身臨此境,只聽到寺中發出的鐘聲,這鐘聲使這境象更加靜寂、淡遠、超脫。詩人遠離人間,似乎進入一塵不染的佛國禪境、道境,忘我而超脫了,如同完成了體道、悟道、達道的境界追求也。

    此詩意境高深,要想通過書法藝術來表現此詩境界,難度實屬不易。然蘇東天通過書法藝術不僅充分表現了詩意,更是通過詩意、書法藝術合一,展現了自己的高深的修為,使詩和書法都達到天人合一的得道境界。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接下來我們一同欣賞作者書此詩作品:

    第一句話開始,詩境處于一種寂靜清新的狀態,書者懷著一種敬仰沉靜穩定平衡的心境,書體以楷法為主,行書為輔,寫出此時心境與詩境。

    首行開頭,蘇氏一起筆,“清晨”兩字,可謂寫出了深遠精微、宏闊高逸的妙法境界,“清晨入古寺初……”首行字,其情調恢宏莊嚴、清靜高逸、雄闊瑰麗,其筆意壯美雅逸、神清氣健、清勁秀逸;其境界高古而超塵脫俗,而又充滿清新禪悅、生機無限,如入佛境寂靜涅槃之妙界也。此書達到如此高妙的藝術境界,就如古代大家也莫能得之也。

    清人吳景旭《歷代詩話》稱此詩“盡善”:“劈頭劈腦喝出‘清晨’兩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與花木,皆從‘高林’帶出,而映之以‘初日’,雖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際聲聞、色象、種種銷滅,惟有一寺,與入寺者同攝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鳥性,無動不靜,無靜不一,故結言‘萬籟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氣、快朝氣來也。自始至尾,總是‘清晨’兩字,安得不為一篇盡善!”吳氏釋詩,可謂點出了題意,已屬不易。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此三句,就寫景而言,易解;若就意境而言,“初日”暗喻佛,“高林”喻“寺院”,是處意指佛光普照的圣殿。下兩句,隱喻釋迦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之居所“竹林精舍”道場。因此當詩人由“竹徑”步入幽處的花木深處之“禪房”時,似意覺自己到了佛修禪傳道的圣地了,一念間頓覺身心大解脫,感悟到一切皆空的心境,詩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來描述“常樂我凈”的禪境。此時,已處佛禪境地的他,已斷念一切塵念,即“忘我”。故身中已聽不到“萬籟”之聲,只有佛音之余聲還在身邊回響。

    此詩是表現詩人對修禪與禪境的理解和把握,從詩意和詩境看,常建對禪學的修養是極高的,此詩十分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佛禪的高妙境界。詩的情調由虔誠清靜而崇仰激越,然后慢慢轉入幽深的禪境,終于獲得“涅槃寂靜”、“常樂我凈”的佛境。所以書法是依詩意情調的意趣的變化,由沉靜—激越—坦蕩—飛揚瀟灑;此書,有兩處為畫龍點睛處:一是“空人心”,“空人”以草書連筆寫成,“人”字撇捺波磔筆法靈動雅逸,不乏厚重大氣而境界高逸,意在“空人”系已脫胎換骨,“心”字游離上下左右,四周大片空白,以楷行書寫,穩正而躍動,磊落而空逸,以示此“心”乃佛心也!已入“涅槃寂靜、常樂我凈”之禪境也。二是末了之“聲”字,以行草似一筆書就,字形特大而秀長,氣厚而雄逸,尾筆以枯筆飛白著意拉長,與大片空白相連,似余聲裊裊余意無窮也。其“聲”與“清晨”相呼應,則顯得更加空寂清明而宏大高遠。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蘇氏通過此詩而造境達意,可謂得詩書意而天人合一之意境也。觀其書,讓人有如入神仙之境,路遇群仙之奇妙,其境界高古而超塵脫俗,生機盎然而廣大精微,真非凡間所出,力運所能成也。靜心欣賞,其書氣象境界透著一股法界神逸之象,可以說蘇氏不僅寫出了詩境深邃的禪境,更是獲得了蓮華妙法之境界矣。

    蘇氏通過書法藝術表現出如此高妙的境界,讓人驚嘆有余的同時,必須得了解他高深的學術背景。學書得其形易,而得其意則難,達其境則更難。但要達到一種具有既能得古人之意,又能出自己境界的書法風格,那是極為高難的。蘇東天之所以能寫出天之造化之絕妙之書,這與他博大精深的學問修為是密切相關的,以及超逸的人格和曠達的胸襟,及透徹的歷史觀和哲學境界的積淀而才能澄懷觀道。因此才能對古代的詩書家情感思想境界有著深徹體悟和身同感受,也因此對古代詩書家的精神境界能神通其意而悟其道。如沒有一種深厚的學問修養功底和悟性是難以得其意而達其自然道境的理想境界的。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蘇氏能得此道化之書,其文史哲上高深的學術修為才是其書得其“道”的根本所在。如他對佛法弘傳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并對佛家哲學的精深透徹悟達的基礎上,闡明了佛法在古代世界史上的地位和佛教在中國的興衰變遷的精辟論述,并且從龐雜佛法流派典籍經論中,剝離出最為精華的佛法核心要領、綱領。可以說自從佛法千百年來在中土的發展至衰落,至如今蘇東天的研究,真正弄明了佛法理論精要所在,以及王弼玄學的哲學思想的全新論說等。這些理論在他的著作《和平與人道思想的實踐者池田大作》與佛法學術論文、及《易老子與王弼注辨義》中清晰而充分地闡述出來了。

    蘇東天有了如此高深的學術修養境界,其自然而然就會在他的書畫藝術作品中自覺的表現出來,也因此他能精深透徹地體悟到歷代高妙的詩書畫藝術內在的精神境界,并予以把握和融會貫通。

    因此,蘇氏在創作此幅作品時自然悟得詩意高深境界,并把自身內在修養的境界一同融化于作品中,不僅將此詩意境充分地展現出來,更是體現了蘇氏通過書法藝術的表現而提升到更加不可跨越的境界高度。從書法藝術而言,如此高妙的境界,就如《蘭亭序》也不能得之也。此幅書蘇氏不僅融化了二王、顏柳歐蘇筆法精髓,更是融化金篆隸草章碑的筆法筆墨,因此使此幅作品在氣勢、厚度、廣度和境界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從書法史發展邏輯上說,后人應該超越古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樣才會有新的發展,也才能告慰祖輩先人。

    2014年1月9日寫于深圳蓮花山下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作品筆墨筆法簡析

    觀此幅作品:金篆隸草真章碑筆法筆墨相融;筆法疾澀、遲速、藏露、拘放、動靜、輕重、虛實、曲直、方圓、平側、起伏、行留、卷舒、干濕、枯潤并用;以及折釵股、屋漏痕、波折、波磔、飛白、絞轉相用。

    結體嚴謹,勢和體均,陰陽剛柔欹正開闔有度;章法布局疏朗嚴謹,氣脈相貫相承,字與字,字與行,行與行能遙相呼應,首尾相應。筆墨不僅有骨有肉有氣有脈有血,又有空間與時間感;不僅古風高逸、神韻瀟灑,又出新意煥然、意蘊無窮。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筆墨得“潤含春雨,干裂秋風”之韻味。飛白筆墨變化豐富,出華美妍麗、雋秀遒麗、茂密雄渾、渾厚華滋、蕭散簡遠、含蓄韻致、瀟灑藴籍、雄強峻厚、淡雅柔婉、艷美婀娜、稚拙蒼勁、雄偉疏宕、瑰偉巖逸等等,言不盡意。

    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氣象渾穆,志氣和平,不激不厲,意態奇逸,婀娜飄逸,雄媚峻勁,雄強渾穆,婉麗清媚,雄奇峻健,骨法洞達,精神飛動,超妙入神。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觀整幅書,可謂無一點相重,無一豎相重,無一撇相重,無一捺相重,整幅書的橫劃,雖有相似的,但無相重。點橫豎撇捺勾可謂神態不一,姿態法象萬千。其點如日月、如眼目、如墜石、如玉如珠如碧如璞、如蟬翼,不一而足;其橫如千里陣云、如奔云、如崩云、如孤舟之橫江渚、或如纖如軌如波,如纖波濃點而錯落其間,等等;豎如萬歲古藤、如臨谷之勁松、如森林喬木、如華壁、如水勢懸流、如春筍之抽寒谷、如金剛杵、如懸針等等;其撇如驚蛇透水、如驚電遺光、如纖麗、如刀戟等等;其捺如飛龍、如騰龍、如行龍、如螭龍、如崩浪雷奔等風格各異;其趯、策、啄、彎勾等風格也變化不一,豐富多姿。還有其它筆墨景象如勁弩筋節、如百鈞弩發、如蟲蝕木葉、如鳥之柱首、如利劍長戈、如強弓硬矢、如水火、如云霧等等,意象無窮,真可謂縱橫有可象矣。

    該幅書可謂得壯美與柔美相合,陰柔與陽剛相濟,遒麗與妍麗相融。得“骨、力、勢”與“韻、味、趣”相統一。得“神、意、法、韻、氣”集于一書。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蘇東天書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局部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