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山東 > 正文

    “天價蝦”后的青島是個什么樣的城市?

    “天價蝦”后的青島是個什么樣的城市?

    今年的“十一”期間,青島的“天價蝦”無疑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門的話題,一時間,“好客山東,宰客青島”的調侃充斥了整個網絡。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東亞文化之都、中國制造業名城……一個個頭銜讓青島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也讓到訪者迷失,人們不禁要問:“青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

    從“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

    時間回到1998年12月,國家旅游局在這一天下發了《關于命名第一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通知,青島成為首批入選城市。

    其實,從1995年起,青島就開始積極籌備、規劃旅游產業的發展。1997年,青島政府斥資1.5億元完成了對前海一線和中山路的美化。隨著五四廣場的建成開放、佳世客購物中心的開業,在巨額投入的同時確實在地域上拓展了青島的城市范圍,也使得青島商圈的東移成為了發展趨勢。

    據統計,2007年青島旅游總收入首次占青島全市GDP的10%,此后更是逐年上升,到2014年已經達到了12%。

    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面積的城市規劃往往集中在青島的沿海區域,青島不同城區間的發展無論在基礎設施、市容市貌還是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都存在較大差異。

    42歲的出租車師傅王斌是一位典型的老青島,操著滿口“海蠣子”味的膠遼官話。他對無界新聞(微信ID:wujienews)記者介紹到,“都以為青島下水道有多神氣,可下雨的時候你開車向里面走,就知道了——青島就是一塊‘鑲著金邊的臟抹布’。”

    事實上,“鑲著金邊的臟抹布”的說法在青島廣為人知,這個金邊指的是環境整潔、風景優美的前海一線,而相對靠北的城區則形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尷尬局面。

    王斌接著說道:“青島那些好看歐式風格老房和商業區主要集中在老市區和東部,外地人來青島除了常住的,一般是不往里面走的。這也好,只看到了青島好的地方。”

    青島政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相關地區進行了規劃、改造,甚至將老四方區合并入市北區,為的就是實現資源整合,以便更有效率地發展,但區域間發展的差距顯然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

    此外,青島市對于非沿海地區的旅游規劃也有著明確的定位,青島旅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言慶向無界新聞(微信ID:wujienews)記者介紹,“2013年時青島市旅游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曾出臺了青島旅游總體規劃,規劃明確指出要著力解決沿海一線旅游擁堵和北部旅游邊緣化問題。要讓大家知道,青島不僅有著美麗的前海和嶗山,也有著工業文明和遺址公園。”

    曾有青島本地媒體評論,“如果僅在‘金邊’上縫縫補補,卻不下工夫改造臟亂差的‘抹布’,恐怕很難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

    而本次的“天價蝦”事件就恰恰發生在青島市市北區,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臟抹布”地區。可見,從“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不單單是文字順序的轉變,更應該是城市管理者思路的轉變。正如張言慶說的:“旅游城市靠面子,城市旅游靠里子。”

    從“工業紡織”到“工業旅游”

    如果從產業結構來分析,直到2013年,青島服務業GDP占比才剛剛超過50%。別說是世界上那些知名的旅游城市,就是對比韓國大邱、美國長灘等青島友好城市,青島的第二產業占比都顯得過高。這從側面說明了,青島旅游產業相關配套的發展遠遠滯后于游客人數的增長。

    事實上,在計劃經濟時代,如多數地區一樣,旅游并不是被重視的主導產業。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教授劉文儉在接受無界新聞(微信ID:wujienews)采訪時談到,紡織業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青島絕對的支柱。一戰后,以日本為代表的國外資本進入國內,逐步形成了由日商壟斷的“九大紗廠”,建國后九大紗廠被收歸國有,這就是老青島市民所熟悉的國棉一廠到國棉九廠,青島紡織業也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

    80年代改革開放后,紡織業逐漸向江浙轉移,青島的紡織業也開始逐漸沒落。到今天,曾經的九個國棉紡織廠都被并購重組,甚至破產,已難覓其蹤。

    但計劃經濟體制仍給青島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作為中國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一直以來青島的市北、李滄等地區都帶有強烈的傳統工業遺存。終于,城市管理者思路的轉變,才使得青島的產業轉型初見成效。

    2012年4月,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先后到寧波、杭州、蘇州、南京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市委書記李群在考察總結會上談到,在國內外環境相同、國家給予的政策相似甚至我們更優的背景下,青島的經濟總量、發展質量、創新能力、對外開放、縣域經濟等方面都與這些城市有所差距,而造成這些差距的最重要根源就在人,在人的思想。主要表現為自滿自足,自私自利,自怨自棄,自說自話。

    同年4月,青島老國棉六廠搬遷至膠州,這個有著88年歷史的廠區退出舞臺,令很多老青島人感嘆幾代人記憶終結。隨后,這處老廠區被改造成為“青島國棉6虛擬現實產業園”并對外開放,成為一處游覽景觀。

    同時,青島旅游總體規劃中也針對自身特點作出了“工業旅游”的規劃:要整合體現青島近代工業遺產的廠房、車間、機器、辦公樓、職員宿舍等代表性建筑,以及機械、工具等設施,挖掘青島的歷史工業文化內涵,建立紡織、機車等工業歷史文化博物館;建立健全產業園區、大型工業項目旅游產品,發展新興工業旅游,構筑完善的工業旅游產品體系,壯大工業旅游產品規模。

    從“城市旅游”到“城市金融”

    可以說,青島旅游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旅游業的問題也是突出的,即便是相對發達的市南區,以咖啡、酒吧一條街和商圈,乃至帆船游艇為組合打出“時尚市南”的口號,仍舊是缺乏有亮點的旅游產品來保證持續的客流。

    據青島市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盡管現在青島游客人數淡旺季涇渭分明的現象有所改變,但仍然是差別巨大。淡季客流量很難保證旅游相關行業特別是一些餐飲行業的正常運營,這也令很多商家抱有在旺季結束前撈一筆的想法。

    這位工作人員還提到,青島市旅游局主要是作為指導部門,在2014年已經將對縣、市、區的常規檢查及行政處罰權下放縣級旅游執法部門,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權責不明,一些縣級工作人員還留有傳統思維慣性。同時,旅游監察力量欠缺,功夫不下在平時,在旺季的時候面對涌入的幾十萬游客,僅憑幾位工作人員,很難形成有效監管。

    事實上,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能完全依賴旅游生存、發展。即使是工業旅游的規劃,也只是一個探索,一個基于現狀“被迫”開發出的旅游模式。新加坡、香港等城市均屬于國際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但相對于旅游,它們更出名的往往是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正是由于聯入國際市場的金融資本,才使得城市的商業運行充滿活力。

    2014年2月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市長張新起表示,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是青島的一塊“金字招牌”。

    同年,《新加坡—青島城市發展全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青島成為了全國第一個提出與新加坡形成“城市發展全域合作”理念的城市。

    2015年6月,青島—新加坡財富管理與金融合作簽約儀式在新加坡舉行,力主“山東金改”的山東省長郭樹清出席簽約儀式。

    對于在金融業可能出現違規“天價蝦”監管問題,青島市政府副秘書長張軍表示,青島市是計劃單列市,中央駐青金融監管部門設置比較齊全,根據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青島市金融辦和各區市金融辦還加掛了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牌子。

    青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白光昭更是認為,恰恰是發展財富管理,才有助于構建國家金融安全體系:“我們國家對于財富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完善,對財富的配置效率還有待提高。因此,受投機炒作和地下金融等因素影響,國內的財富管理面臨著正規投資渠道不足、不少理財機構缺乏有效監管、個人投資風險意識薄弱、財富管理水平不高、產品和服務單一等問題。發展財富管理,有利于創造安全穩定的投融資環境和金融秩序,有效避免財富流失和投資損失。”

    對于打出休閑旅游、財富管理綜合牌,與新加坡發展全域合作的青島,“未來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也許這應該成為“天價蝦”事件后青島最值得追問的一個話題。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