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專題 > 正文

    造訪中亞,安倍之意不在“酒”

    圖為安倍夫婦啟程出訪中亞五國。來源:新華網

    共同社22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日訪蒙,雙方就促進經濟領域和推動安保的合作達成了一致。

     踏上行程 不僅為經濟安保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0日宣布,安倍22至28日將對蒙古和中亞5國展開為期一周的訪問,與各國首腦舉行會談,以推動資源采購的多樣化,并希望通過基建合作來強化日本與中亞地區的安保與經濟合作。

    在結束了對蒙古國的訪問之后,安倍將先后對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進行訪問。這是2006年8月小泉純一郎訪問中亞之后,日本首相時隔9年再次出訪中亞。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道,日本企業家將隨行訪問,以經濟合作為手段,與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豐富的地區加強聯系,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據報道,安倍將就維護地區安全、發展國家經濟、吸引私人投資等問題與中亞各國元首進行討論。就日本向中亞地區國家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財政援助以及中亞國家向日本供應鈾和有色金屬原料等問題,雙方將簽署多項合同文件。

    安倍22日行前在機場毫不掩飾地表示,中亞地區處于亞洲的中心位置和東西亞的連接點,對于“俯瞰地球儀外交”而言,其在地緣政治上的意義非常重要,希望通過此行關系有“飛躍式的強化”。

      涉足中亞 實欲分一杯羹

    菅義偉20日表示,“中亞天然資源豐富,是地處亞歐大陸中心的重要地區。”中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和稀有金屬等資源的儲量非常可觀。此外,中亞的地理位置也極為重要,在“一帶一路”打通之后,其戰略地位更不容小覷。

    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在中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日本一名政府官員指出,“日本在與中亞地區的關系構建方面明顯落后”。《讀賣新聞》指出,日本強化與中亞國家關系,目的就是與在該地區擴大影響的中俄相對抗,提升在中亞的存在感。

    日本在謀求政治大國的道路上不斷拉攏中亞各國,是為了在中亞地區“分一杯羹”。2004年,日本就提出了“中亞+日本”對話機制,“安倍對中亞的經濟援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日本更多地希望以經濟合作為切口來介入中亞事務,表現國際社會參與度,增強其國際影響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稱。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也表示:“在目前蒙古和中亞各國經濟不景氣的情形下,日本想趁虛而入,加大對中亞的投資,鞏固其在中亞的戰略地位。”

      硬插一腳 野心能否實現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安倍政府的一貫作風,安倍此行根本目的在政治。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確立了“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安倍上臺后跑遍全球以增加其國際事務的影響力,近來更是在“入常”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到目前為止,依靠持續的經濟援助,日本在發展與中亞關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土庫曼斯坦外,其他中亞四國均表態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與中亞各國既無歷史矛盾,又無現實糾紛,若想以經濟援助換取更大的政治支持,中亞是有可能被安倍‘收買’,為其‘國際政治大國’的訴求添磚加瓦的。”周永生說。

    呂耀東指出:“中亞各國更多地是為了尋求在大國間的‘平衡外交’,并不一定會完全按照安倍的政治意圖去行事。”

      此外,安倍想要介入中亞事務,在中亞硬插一腳,還將受到俄羅斯的密切關注。中亞被視為俄羅斯的“后院”,而“日本作為美方勢力的支持者,俄羅斯方面不會不警惕安倍此次出訪的動作,防止其對俄傳統力量的蠶食。”周永生說。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