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遼寧頻道10月24日電(趙洪南、鄒明仲)文藝復興時期繪有羅馬帝國皇帝形象的啤酒杯、巴洛克時期象征著“愛和純真”的無色玻璃奶瓶……200余件玻璃藝術品于近日亮相遼寧省博物館,將傳承近2000年的歐洲玻璃藝術傳奇娓娓道來,向人們展示著歐洲人民的審美情趣和時尚意境。
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杰介紹,展覽以歐洲玻璃工藝誕生、發展、繁榮的歷史軌跡為線索,分為“古代玻璃器”“中世紀玻璃器”“文藝復興時期玻璃器”“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玻璃器”“19世紀上半葉玻璃器”“19世紀下半葉玻璃器”“新藝術時期玻璃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玻璃器”八個部分。
歐洲在世界玻璃藝術發展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羅馬帝國時期,玻璃制作廣泛傳播,腓尼基人發明的玻璃吹制法在玻璃制造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威尼斯玻璃器見證了玻璃業在16世紀、17世紀空前的繁榮狀況,熱成形玻璃和冰裂紋玻璃都是當時最流行的玻璃精加工技術成果;19世紀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第一件英國制虹彩玻璃;20世紀初,維也納幾何風格風靡一時。歐洲玻璃工藝在保留了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不斷汲取各類藝術精華發展至今,展現出既忠于傳統又勇于創新的獨特藝術風格。
展覽中,像陶瓷的版畫、花瓶、酒具等中國風的玻璃藝術品引人注目。其中一件長方形的玻璃版畫上畫著中式房屋、飛翔的仙鶴、低矮的假山石和中國人。而制作于19世紀20年代末的一件中國風的甜點盤,盤中的杯子上有中國特色的樓閣式建筑,其中兩件小瓶子的造型很有創意,仿造了中國傳統文房物品鎮紙,上面還帶有瓶塞。
“由此可見,在歐洲玻璃發展歷史中,受到了中國藝術風格的深遠影響,中西方的藝術文化交流從未停止,一直在不斷交融。”馬寶杰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