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6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美國媒體報道稱,香港龍城大藥房目前已經成了內地游客到香港必去的地方之一,除了購買一些奢侈品,購買處方藥也成為一大需求。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諸如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治療丙肝的新藥索非布韋片、瑞士羅氏控股公司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這些藥在內地要么是買不到,要么就會更加昂貴。許多內地游客更愿意在香港買藥,是因為他們覺得香港的質量可能更有保證。
生活方式的改變使中國成為癌癥高發的國家,根據世衛組織數據,每年中國新增加的癌癥病例是300萬,估計中國丙肝發病的人數是在1300萬到1400萬之間,躋身世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列。
據美國報道,香港這樣一個跨境貿易也凸顯出了內地處方藥市場面臨的問題。按照研究公司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的估計,香港市場去年的總銷售額達到一萬億人民幣,預計到2019年將會增加一倍。
盡管相關的管理機構要求降低藥品價格,內地患者支付的一些治療費用依然是處于全球最高的行業,藥品的供應鏈是很復雜的。弗羅斯特沙利文公司的部門預計,分銷系統各級會有5%-7%的加價從而推高了藥品的價格。此外在中國對進口藥品的稅收加起來達到了17%,而香港對于進口藥品是不征稅的,冗長的新藥及其專利的審批過程使國外一些最新的新藥進不到中國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估計,香港藥店銷售的九成抗癌藥品都賣給了內地游客,因為香港本地大部分的病患是都可以從醫院或者他們的醫生那里來獲得藥品的供應。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