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5歲兒童在下肢力量、平衡力量上有明顯優勢,但在上肢動作力量、身體動作的靈敏性上有待提高。”10月26日,成都市教育局發布了成都兒童體質發展情況報告。報告中提到,城鄉兒童發展存在差異,城市兒童在身高、動作靈活程度、平衡能力上相對更好;農村兒童在身材的胖瘦程度、上肢力量、動作柔韌性上明顯好于城市兒童。幼兒園每天戶外體育活動時間均高于國家要求不少于一小時的標準。家庭重視幼兒運動,但體育鍛煉強度偏小。
為何上肢力量欠佳?
幼兒園重視兒童跑跳
上肢鍛煉的機會減少
報告中提到,成都市5歲兒童在下肢力量、平衡力量上有明顯優勢,但在上肢動作力量、身體動作的靈敏性上有待提高。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余琳說,這與幼兒園、家庭在重視兒童體能鍛煉方面有很大的關系。傳統的鍛煉方法是跑步、跳躍,幼兒園普遍在這方面對幼兒的鍛煉都很到位。至于上肢訓練,有些幼兒園、家長沒有意識到上肢鍛煉的重要性,縱觀整個社區現有的市民體育鍛煉器械的投放,下肢鍛煉的器械幾乎占據了80%以上,上肢鍛煉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家長也會有所顧慮,因此孩子上肢鍛煉的機會相對減少。
省直機關玉泉幼兒園的宋澤洪是大班的體育老師,他教的學生大都5歲左右。宋澤洪說,確實有明顯的感受,很多5歲的小朋友跑、跳能力較強,但是懸垂,如抓吊環、投擲等涉及上肢的運動則會弱一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宋澤洪分析,這與幼兒園老師設計的活動,孩子日常的鍛煉方式有一定關系。
宋澤洪表示,由于幼兒教育沒有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很多幼兒園在課程設計上會重視兒童的跳跑,而由于條件的限制,相對忽略兒童的上肢力量訓練。玉泉幼兒園則通過秋千、吊環等方式,有意識地鍛煉兒童上肢力量。
城鄉兒童存在差異
城市兒童比農村兒童高
農村兒童“身材”更好
“城鄉兒童發展存在差異,城市兒童在身高、動作靈活程度、平衡能力上相對更好,農村兒童在身材的胖瘦程度、上肢力量、動作柔韌性上明顯好于城市兒童。”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余琳認為,農村兒童“養得粗”一些,活動空間大,時間長,因此上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鍛煉。城市兒童相對“嬌氣”一些,再加上營養比較好,運動時間和強度較小,所以在胖瘦程度上不占優勢。
鍛煉不該全在學校
城市家長觀念上重視 孩子一回家就不出門
成都市教育局學前教育處處長石斌稱,從2014年11月開始,針對5歲兒童體質發展情況,教育局做了大量調研,出臺了這份監測報告。教育局監測兒童體質發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園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保育教育活動,同時引導學生家長有針對性地對兒童進行鍛煉。
石斌還提到,調查發現,城市兒童的家長在觀念上非常重視兒童鍛煉,但是在行動上卻沒有跟上。有些小孩一回家就不再出門,很難保證除幼兒園之外的活動時間,這個情況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對兒童的鍛煉不僅是在幼兒園完成,在家長引導下的鍛煉也同樣重要。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寰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