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聯盟搭救村民時拍攝的村民居住環境照片(村民供圖)
“兒子,想辦法給我籌6.3萬元打過來,要是不打錢,我可能就回不了國了。”10月19日,洛陽市嵩縣舊縣鎮童子莊村村民孟良(化名)接到父親孟小立的電話。而孟小立此時正在俄羅斯種菜。突如其來的電話,讓孟良不知所措。
與此同時,包括童子莊村及附近村莊的多戶村民同樣接到遠在俄羅斯親人的要錢電話。他們都是在今年年初,經人介紹到俄羅斯種菜,可合同到期后,有13名農民仍被滯留在當地,無法回國。
親人遠在異國他鄉被困,不斷打催錢電話。一時間,恐慌的氣氛在這個小村莊游走。
淘金:30余名農民經人介紹赴俄羅斯種菜
10月26日,大河報記者接到村民們反映,驅車趕往舊縣鎮童子莊村。
孟良家中,10多名村民早已等候在此,個個愁眉苦臉。
孟良說,去年年底,在童子莊村有親戚的伊川籍男子凌某到村里稱,可以到俄羅斯種菜去,每月5000元工資,包吃住,不辛苦。“說是很輕松,就跟在家種菜一樣,還有技術員指導”。
今年正月初四,孟小立與同村及鄰村30余人一起踏上了赴俄種菜的路途。
記者采訪數名家屬了解到,這30余名村民到哈爾濱后,分別由當地不同的老板帶走,并簽合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入境俄羅斯,然后再被分到不同城市去。
孟良說,父親他們一行13人,與哈爾濱雙城市一呂姓老板簽了合同后,到距離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市200公里的地方種菜。父親剛到俄羅斯時給家里打過一次電話,稱不用擔心,就是太冷了。只不過,到了目的地后,就有人以安全為由,將他們護照全部收走。
村民馬改成的兒子馬曉利與兒媳李靈琴與孟小立一同前往俄羅斯種菜。“走了之后一直沒聯系過,中間打回一次電話說,工作太累了,天氣冷,很不適應。”馬改成說。
多名家屬表示,親人到俄羅斯后,幾乎都未與家里保持聯系。原本約定的工期是210天,每月工資5000元,可合同到期后,孟小立他們13人卻不讓回國,被滯留當地。
奇怪:領不到工資還得倒貼6.3萬元
孟良說,父親他們原本該在9月份到期回國,但一直沒有音信。“這期間很著急,就跟呂姓老板聯系,他說不用擔心,現在到了收尾工作,馬上就能回來了,中秋節就能在家過了。”孟良說。
可就在10月19日下午3時左右,孟良接到遠在俄羅斯的父親打來電話。“老板種菜賠錢了,不但我們沒有工資,還讓我們賠償,我需要賠6.3萬元,賠償到賬后才可回國。”
與此同時,馬改成也是在19日晚接到兒媳李靈琴的電話。兒媳婦在電話里哭著說,“在這邊活沒干好,老板讓賠償,我們兩個人需要11萬,不打錢不讓回國。”馬改成說,老板不發工資,還扣留了護照,不讓隨意走動。
次日一大早,著急的村民們相互詢問,發現多戶村民都接到了要錢電話。并且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遠在俄羅斯的親人們不斷打回電話,催著打錢。
“我們都是農民,家里條件差,這才跑到國外務工,去哪籌那么多錢去贖人。”馬改成說,村里人都異常著急。
村民家屬稱,因不能順利回國,找到了當時介紹工作的凌某,但對方說,只是個中介,對這個情況也不了解,會幫忙問問。
逃離:工作辛苦,從凌晨4點多干到夜里11點
然而,舊縣鎮西河村村民黃令軍夫婦比較幸運。
今年正月初四,他們與30余名村民一同赴俄種菜,但與被困的13名村民不同的是,黃令軍夫婦與其他10余名村民先到莫斯科,然后乘坐1天汽車到了種菜的地方。
至今,黃令軍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在哪里干的活。他說,到了之后,才發現并不是跟中介所說的種菜那么簡單,地里種的全是黃瓜和西紅柿,除了栽黃瓜苗、鋪地膜,還要建大棚,拉糞等,總之特別辛苦。
“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簡單吃點飯就開始干活,一直到上午11點半,吃中午飯,12點繼續開工,一直到7點才吃晚飯。”他說,晚上8點之后,每個人發個頭燈繼續下地干活,一直干到夜里11點,這才讓休息。
工作強度大,讓黃令軍夫婦實在難以忍受。在國內家人的聯系下,他與俄羅斯中國志愿者聯盟的志愿者取得聯系,最終在志愿者幫助下,黃令軍夫婦順利回國。
同樣,村民馬改朝也是提前回國。“干的活太累了,天也冷,在那邊極其不適應。”他說,在干了3個月后,實在熬不下去了,就以身體狀況不行,提出 不干了。“但老板說,屬于違約,需要支付6500元的違約金,并且沒有任何工資。”馬改朝說,實在忍受不了當地的情況,無奈支付了違約金后回國。
轉折:志愿者伸援手,12名村民被帶到警局
被困的13名村民的家屬們非常焦急,與村干部四處尋求幫助,并撥打外交部領事保護熱線報案。
一周多前,村民家屬與俄羅斯中國志愿者聯盟取得聯系,并將事情的前因后果通過微信告知了該聯盟的主席許文騰。許文騰獲悉此事后,立即與當地的志愿者取得聯系,想辦法尋找這些村民。
26日下午,記者與許文騰取得聯系,他告訴記者,尋找村民過程并不順利,說不清楚具體位置,地址非常模糊。“通過幾天搜索,志愿者終于在當地時 間26日凌晨,在距葉卡捷琳堡市約200公里的一處大棚,找到了干活的村民。”許文騰說,在這期間,他也多次嘗試與呂姓老板聯系溝通,對方稱會保證這些人 的安全,但賠償不同意協商。
許文騰說,志愿者趕到后,當地下著雪,氣溫很低,并且遭到了該地看守人的阻攔。無奈下報警,隨后當地警方趕到,將12名村民送往了當地警局,但有1人堅持留在菜地。
堅持留在菜地的村民叫李素萍,其丈夫在舊縣老家。他告訴記者,妻子膽子小,可能是受到驚嚇了,擔心走了后再被抓回來,可能會受更多苦,罰更多錢。“沒辦法只能再勸勸妻子,希望能早點回來。”
許文騰及時將志愿者及警方的行動,通過微信告訴童子莊村村民們。在得知村民們安全后,大家懸著的心也落了下來。
昨日,洛陽當地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報道稱,中國駐葉卡捷琳堡總領事館工作人員針對此事回復,目前12名村民在警局很安全。因為大棚負責人和村民的說法不一,警方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將盡力協調讓村民盡快回國,希望家屬不要擔心。
說辭:種菜賠了錢,讓工人打錢是按合同索賠
昨日下午,被困村民家屬向記者提供了當初與村民們簽訂合同的呂某的電話。記者據此聯系上了呂某。他坦言,13名嵩縣務工人員確實是跟他簽訂的合同。
“我們已經在那邊種了幾年菜,招工前也將大棚情況及種植數量都跟中介詳細說明,但中介怎么跟農民工說的我就不清楚。”呂某說,工人去了之后都說工作量大,而且還有的人不愿意干,“我們的大棚也是承包到個人的,工作時間沒有規定,早干完就早休息,干不完就需要一直干。”
據呂某說,種菜有技術員,“有些農民工不按技術員指導來操作,種植方法不當,造成種植的黃瓜太大甚至變老,這些菜銷售商不要,造成我們傾倒了幾車黃瓜,損失非常嚴重,由于他們的種植方法不當造成的損失,我們就按照合同規定進行索賠”。
針對村民反映護照被沒收情況,呂某未予正面回應。此外,村民們沒有拿到工資一事,呂某解釋,“他們種植我承包的大棚,給我造成了損失,肯定不會 發放工資了,但種植較好的民工還會發放一些工資。”采訪期間,呂某說,其中有一位不愿離開的女性民工,算下來可能還會給她支付工資。
當記者詢問其他問題時,呂某稱:“那些民工已經被其他人接走,再過幾天就回來了,現在已經不歸我們管。”記者再次追問時,對方以“現在工地干活太吵”為由掛斷電話。
提醒:出國務工勿盲目,不要輕信中介
記者在此提醒廣大市民,目前,境外勞動力輸出市場魚龍混雜,為保護自身利益,如有出國意向,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勞務輸出企業。未依法取得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證書并辦理登記的,不得從事對外勞務合作。
市民、村民在選擇時,首先要看該中介公司是否有商務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證書》以及相關的批復文件,還要注意中介企業的營業執照是否具有向境外派遣各類勞務輸出人員的資格,不要輕信一些中介的花言巧語,以免上當受騙。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