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青海 > 正文

    青海省特長隧道---中吾隧道攻堅記

    青海省特長隧道---中吾隧道攻堅記

     

    常魁星  通訊員姜強強)金秋10月,雨后的青海高原,云霧環山繚繞,碧綠的黃河像絲綢般穿過一座座險峰。循隆高速公路特長隧道---中吾隧道,依偎著清澈的黃河水,在訴說著建設傳奇。

    中吾隧道,進出口均位于黃河公伯峽水庫庫區右岸谷坡內,也位于遠近聞名的旅游之地——拱拜寺,由中交三公局循隆高速公路項目承建,項目部設兩個工區分別從兩頭掘進。隧道采用左右線分離式,左線全長3622.4米,最大埋深約546米,右線全長3557.4米,最大埋深約535米,是循隆高速公路的特長隧道。

    隧道洞身斷層破碎帶為導水通道,強降雨時有可能產生集中涌水現象,洞身巖層破碎,有塌方危險。項目部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采用“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快循化、早封閉”的施工方案,針對巖層多變地段及時變更,確保施工安全質量和施工進度。

    施工段河流蜿蜒曲折,河谷狹窄,岸高坡陡,坡度多在40~50度,坡高600~700米,個別段可達1000米以上,發育的沖溝為當什科附近6條小沖溝和古什群沖溝,因地形陡峻,施工場地狹窄,作業面難以展開,尤其公伯峽庫區內無施工便道通過,周轉材料、棄渣外運等都屬于項目控制的重點。

    面對這些復雜的地質特點,中交三公局循隆項目部組織全體人員積極開辟主戰場:架設10千伏雙回路電力專用線,主線長20公里,支線長19公里,高壓鐵塔102座,水泥電桿83根,施工人員歷盡千難,沒有通行便道,就采用人工抗,毛驢運等方式,爬了一座又一座山脈,用了短短68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架線工作,解決了項目施工和后期運營用電。施工現場無施工便道,施工人員就想辦法鋪設施工便道、施工便橋,周轉鋪設材料、高設安全防護網、硬化路面,最終解決了施工無便道的問題,為工程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項目部還在建設工區駐地、拌合站地面平整、硬化、板房搭設、通電、通水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為保證隧道施工質量,項目部要求認真執行隧道施工管理制度,定期召開施工管理、技術會議。項目領導頻繁到施工現場進行指導,保證施工質量,搶抓施工進度。要求施工時做到“四不施工”、“三不交接”制度,即未進行技術交底不施工,試驗不合格不施工,隱蔽工程未經監理工程師檢驗不施工;無自檢記錄不交接,未經質檢員驗收不交接,施工記錄不合格不交接。并要求技術人員認真學習和復核設計圖紙,嚴格按設計文件、技術規范及驗收標準施工。

    隧道施工段途徑少數民族信仰圣地——拱拜寺,這里是藏族、撒拉族、回族人民朝拜的地方,拱拜寺位于懸崖高山之上,游客和一些有信仰的人會歷經陡壁爬上最高點,得到最真誠的祝福,隧道施工增添了難度和更高要求。項目在施工中注重環保,對部分棄渣進行回填利用,其它棄渣、生活垃圾通過重卡、船舶運到指定棄渣場,并定期清理庫區雜物,保護母親河---黃河清潔的環境。

    目前,中吾隧道進口左洞已掘進669米,右洞掘進591米,出口左洞掘進572米,右洞595米。項目部開展“大干90天”活動促進施工生產,全體員工鼓足干勁,奮力拼搏,為循隆高速公路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李-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