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女老師是否還占“半邊天”?每天都和“小豆包”打交道的老師是否更年輕?他們的專業素養如何?哪些因素會影響這個群體的專業發展?
日前,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項《北京市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現狀調研與分析報告》(簡稱調研報告)正式“出爐”。
此次調查是在2014年12月用近三周時間組織教師完成的,采用的是不記名形式的調查問卷形式,共有44252名教師參與,各區縣參加問卷調查的老師均占90%以上。
報告顯示,本市小學老師中有超八成為女性,小學老師的平均年齡已經“奔四”,且八成以上擁有本科學歷。
法晚記者(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發現,值得一提的是,本市22.7%的小學教師工作了20年以上,理論上應該步入了專家期,然而僅有0.7%的老師自認為處于專家階段。至于影響老師成長的最大因素,則是“與教學無關的雜事太多”。
超八成為女性 超兩成教齡超20年
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女性群體仍是小學教師的“中流砥柱”,人數占80%以上,可謂占小學教師群體的“一大片天”。
在年齡方面,本市小學老師的平均年齡已經“奔四”為36.2歲,80%以上的教師擁有本科學歷。
盡管小學老師的年紀普遍不大,然而他們的教齡卻都已經不短了。目前北京市小學教師的教齡15年以上的比例為40%以上,擁有20至25年教齡的教師占22.7%。而教師的職稱更是讓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覺,小學高級及以上的教師占到了一半。
小學教師自評 自認專家者不足1%
盡管職稱普遍比較高,但小學教師的自我要求并沒有就此放低。從專業發展階段教師的自評來看,認為處于熟練階段的老師占比最高,達33.7%。
“本市22.7%的小學教師工作了20年以上,理論上應該步入了專家期,但從自評可以看出,自認為專家階段的老師僅占0.7%。”此調查項目組負責人告訴法晚記者(微信公號:fzwb_52165216)。
超五成小學教師 以責任心為動力
調查結果顯示,推動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最大動力是責任心,有51.2%的教師選擇了這一選項。
而對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的教師對教師職業認可,有六成的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看法是積極的,有六成的教師對教學所起的作用持肯定態度。
與教學無關的雜事多 最影響教師成長
為何教齡與教師成長為“專家”不能成正相關增長?調研分析了影響本市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小學高級教師對當前的管理、培訓、工作量安排等方面普遍滿意度較低,專業持續發展動力不足,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專業發展水平。
其中,“與教學無關的雜事多”成為影響教師成長最大的“攔路虎”。
馬上就訪 讓老師專注教學 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提起教師的雜事,可以說五花八門。
記者采訪多名教師了解到,他們在工作中的雜事一是會多,傳達文件精神要開會,討論各種問題要開會,大大小小的會議擠占了老師們的不少時間。
其次是培訓多,各部門組織的培訓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結束后還要上交學習筆記、計劃總結等。此外,各種檢查評比也占用了老師們不少時間,使之無法專注于教學。
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特級教師鄭丹娜表示,許多教師工作倦怠,缺乏干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研究力。而研究力必須和閱讀力、反思力相結合,很多老師認為平時雜事太多,沒有完整的時間進行研究。
她認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必須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正確認識學生的成長;二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把教育中的問題當成課題;三要不斷提高教育的反思力,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本版文/記者 趙穎彥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