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官員和媒體近日說,由于印度實施非正式禁運引發持續月余的嚴重“油氣荒”,尼泊爾正向中國求援。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作為友好鄰國,中方愿應尼泊爾政府請求,為尼方緩解國內燃油供應緊張提供必要協助,中尼雙方目前正就此保持密切溝通。
記者調查發現,尼泊爾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受到鄰國印度的影響,此次尋求從中國進口油氣可謂下了很大的政治決心。考慮中尼運輸通道不暢、尼國內政治等現實因素,尼泊爾要用上來自中國的燃油需要克服不小的障礙。
【口岸開通 技術可行】
最直接和現實的障礙來自中尼兩國運輸通道。中尼兩國貿易以陸路貿易為主,但4月25日大地震后,兩條主要通道受損嚴重。本月上旬,中尼邊境吉隆口岸重新開放后,尼民眾期盼中國油氣盡早經過吉隆至加德滿都的高速公路進來。
但記者今年4月曾經沿著這條道路采訪,發現有十幾公里的路段異常難行和危險,有多處山體滑坡,雖然名為高速公路,實際上很多路段只相當于村級公路。
本月21日,尼泊爾政府一個代表團試圖通過這條道路前往西藏,結果在靠近拉蘇瓦邊境的地方遭遇山體滑坡,不得不返回加德滿都。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曉清專程考察了連接西藏和尼泊爾的兩條主要公路。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同被譽為中尼陸路“生命大通道”阿尼哥公路相比,靠近中國吉隆邊境的這條道路很窄,而且防護措施非常少,難以長期滿足大型運輸車輛通行的需要。
記者26日電話采訪了在拉蘇瓦邊境地區從事貿易和運輸的商人才嘉丹。他說,由于地震影響,吉隆至加德滿都的公路路況還比較差,尤其是中國政府援建的沙夫魯比西—拉蘇瓦加蒂公路(簡稱沙拉公路)的16公里路段。出于安全考慮,地震之前裝載12噸貨物的卡車現在只裝8噸,甚至更少。
雖然有人擔心運油車由于路況糟糕難以通行,但尼泊爾石油公司新聞發言人提帕克表示,運油車運載量一般介于1.2萬至2萬升之間,因此通過吉隆口岸抵達加德滿都在技術可行,但實施起來顯然難度不小。
記者了解到,中國向尼泊爾提供的燃油都需要經過這一通道運進尼泊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