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西藏 > 正文

    “去極端化”宣教的又一成功實踐——自治區“去極端化”戲劇周大受觀眾歡迎的啟示

    10月27日,自治區“去極端化”戲劇周的最后一臺話劇《阿依汗阿娜》在新疆藝術劇院劇場演出結束后,舞臺上演員多次謝幕,舞臺下掌聲一浪高過一浪,觀眾久久不愿意離場。

    9天的時間里,來自全疆5個地州及縣市的藝術團體,為烏魯木齊市的4000余名觀眾奉獻了5臺劇目共6場精彩演出,每場演出結束時,都會出現類似的場景。

    這些劇目用生活“真”與藝術“美”結合的方式,大力弘揚現代文化理念,深刻揭露“三股勢力”的謊言謬論,讓群眾再次深刻感悟到宗教極端思想帶來的極大危害。

    本次“去極端化”戲劇周充分發揮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教育引導群眾,爭取、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自治區“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又一次成功實踐。

    用真實生活發聲 引觀眾強烈共鳴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阿里木江·阿皮孜說,自治區黨委高度重視本次自治區“去極端化”戲劇周活動,年初便開始策劃。戲劇周上演的劇目已經在當地群眾中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還專門組織了專家趕赴各地,對劇目的修改與排練進行專業指導。

    本次“去極端化”戲劇周最大的特點是用生活發聲,揭露宗教極端思想的反動本質和險惡用心。5臺劇目均由基層文藝團體創排,無論是劇本的創作,還是演員們對角色的詮釋,都貼近基層群眾真實的生活,都是用群眾的語言講述群眾身邊的故事。

    伊寧縣歌舞團創排的話劇《春寒》、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歌舞話劇團創排的話劇《阿依汗阿娜》均以真實人物為創作原型。話劇《凈化的心靈》導演、喀什地區歌舞劇院話劇隊隊長庫來西·阿不都熱依木介紹,為了讓作品更加豐滿,創排人員深入學校、監獄等地,做了大量的社會調研。無論是劇中的人物,還是故事情節都是結合了每個群體的實際創作、表現的。伊犁州歌舞話劇團演員阿力亞·沙塔爾為了詮釋好阿依汗這個人物,不僅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與書籍,還找到了阿依汗養子的后人,對人物進行全面了解。

    和田地區新玉歌舞團創排的展示維吾爾族婚俗文化的歌舞劇《載歌載舞慶婚禮》,講述受宗教極端思想蠱惑的年輕人迷途知返的話劇《醒悟》,都如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給群眾以啟迪。正因作品真實,才走進了觀眾的內心,引發了強烈共鳴。

    寓教于樂入人心 引導教育潤無聲

    用戲劇藝術強大的感染力吸引群眾,讓群眾在輕松的氛圍中受到教育與啟示,引導各族群眾遠離宗教極端思想,抵制非法宗教活動,弘揚社會正能量,是本次戲劇周舉辦的目的。

    5臺劇目,每場演出都在2個小時左右。6場演出,沒有觀眾提前離場。話劇《凈化的心靈》一開場,一個滑稽愚昧商人的形象就讓觀眾笑聲不斷。觀看完歌舞劇《載歌載舞慶婚禮》后,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阿拉法特·伊馬木說,感覺就像觀看了一部真人版的電影。《阿依汗阿娜》每每演到精彩處,都會有觀眾起身鼓掌。

    觀看話劇《春寒》時,現場不斷傳來觀眾的哭泣聲。新疆師范大學學生瑪依拉·沙木西丁哭紅了眼睛,憤憤地說:“宗教極端思想真是害死人!”烏魯木齊市民努爾尼莎·阿不來提觀看《載歌載舞慶婚禮》時情不自禁地感慨:“這才是我們維吾爾族真正的婚禮!”

    這些劇目不僅從不同的角度向觀眾揭露宗教極端思想的反動本質和險惡用心,引起了人們的極度憤慨,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憧憬的共同心聲。因此,劇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成為了觀眾們心中的榜樣。

    “社會上存在宗教極端分子,但更多的是像劇中的男女主角那樣發奮圖強,敢于與宗教極端思想作斗爭,努力為社會作貢獻的年輕人。我就要做這樣的年輕人。”阿拉法特·伊馬木說,“用話劇的形式反映‘去極端化’主題,既不生硬還讓人很受教育,這種形式很好,我很喜歡。”

    全新嘗試獲成功 文藝創作新方向

    2014年以來,自治區通過“去極端化”農民小品大賽、“去極端化”農民畫大賽等多種形式開展“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本次“去極端化”戲劇周舉辦,是自治區“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又一次成功實踐。

    自治區文聯主席阿扎提·蘇里坦認為,通過本次戲劇周的演出可以看出,我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中是大有可為的。“我認為所有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積極地加入到‘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活動當中。讓群眾擺脫愚昧、擺脫宗教極端思想,這是藝術工作者應有的責任。”

    烏魯木齊市文聯副主席普拉提·艾維祖拉說,本次戲劇周中上演的劇目十分貼近群眾內心。“在新疆,文藝創作要與我區‘去極端化’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緊密結合,要讓優秀的文藝作品成為抨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利器。”

    《新疆藝術》雜志社副社長卡哈爾·尼牙孜認為,這幾天的演出,充分說明了深入基層百姓生活創作的作品才會被群眾接受。用藝術的力量和接地氣的方式來引導教育群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是一種絕佳的方式。

    阿里木江·阿皮孜說:“用戲劇的形式進行‘去極端化’宣傳教育活動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希望本次戲劇周的舉辦,能帶動我區戲劇藝術的創作與發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