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上的戲劇角色末泥、副末、副凈和裝孤。記者 張可文 劉瀏/攝
昨天下午,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中國昆曲博物館四家博物館聯合打造的“南腔北調·中國戲曲文化展”在南博特展館一樓開幕。該展匯集200余件戲曲文物,是國內第一個戲曲主題文物展,包括在南博首次展出的金代戲曲磚雕、117件昆曲暗戲、用于昆曲清唱的“堂名擔”原件等。
此次展覽展出了一座完整的墓穴。墓主人為一男一女,從墓葬規模看應是當時較富有的社會普通階層。南壁中間以寫意手法做一戲臺,內有四人表演。在磚雕上這四人的角色由左至右分別是末泥、副末、副凈和裝孤。
不同于現代戲曲中“生旦凈末丑”的角色劃分,金代戲曲角色有其獨有的劃分方式。具體來說,宋金雜劇中“裝旦”多扮演女性人物,表演上以唱為主。現代戲曲中稱之為旦角。“裝孤”則多扮演官員角色,這一角色無法和現代戲曲中的角色對應。“副末”在表演上則以插科打諢為主,主要是在演出前向觀眾介紹劇情,類似于今天戲曲里的“自報家門”。副凈是假裝愚憨的角色,類似于現代戲曲中的丑角。而“末泥”通常為大官裝束,相當于現代戲曲中的生角。
此次展覽中,中國昆曲博物館的“堂名擔”原件等展品首次在南博展出。“寶和堂”堂名擔外形為樓閣式,采用紫檀木、黃楊木鏤雕制成,四周鑲玉綴寶、富麗精美。
此次展覽中還展出了多件清朝宮廷里戲曲表演時的蟒袍。據了解,戲曲舞臺上的稱謂區分非常嚴格。舞臺上的“皇帝”不能稱“朕”只能說“孤”,這也體現了我國古代的等級制度。
通訊員 衣雨涵 實習生 盛婷婷
文章來源:揚子晚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