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麥積山石窟將通過數字化實現“容顏永駐”

    新華社蘭州11月8日電(記者王衡)繼敦煌莫高窟數字化之后,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的麥積山石窟也在開展數字化工作,期望讓面臨多重病害的塑像、壁畫“容顏永駐”。

    “我們將對現存洞窟全部進行數字化測繪,目前已完成50多個洞窟的數字化工作,雖然只占總數的四分之一,但工作量實際上已完成60%。”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曉峰說,麥積山石窟數字化基本上按照先難后易原則進行,以及早發現和解決技術難題,因此今后工作進度會加快。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始鑿于公元5世紀初,歷經十余個朝代的開鑿和重修,現存大小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

    據孫曉峰介紹,麥積山石窟數字化始于2010年,當時為配合石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而制作了一個洞窟的三維動畫,目前承擔數字化工作的是武漢華宇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國文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其中華宇曾參與過莫高窟的數字化。

    孫曉峰說,麥積山石窟主要是雕塑,其三維數字化的技術難度遠超以壁畫為主的莫高窟,再加上許多洞窟空間狹窄、雕塑緊靠窟壁,加大了數據采集難度。

    麥積山石窟地處秦嶺西端小隴山林區邊緣地帶,常年陰雨潮濕,許多洞窟面臨泥塑和壁畫風化、脫落,窟體坍塌、滲水等多重病害。作為5A級旅游景區,近年游客人數激增也給保護帶來挑戰。

    “數字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方式,能對石窟進行更好的保護、研究和展示。”孫曉峰說,數字化形成的正射影像圖、等值線圖和數字線描圖,將為文物保護、重建和研究提供精確可靠的圖像和數據,實現對石窟的整體數字化管理。

    同時,數字化后,一些危險程度大的洞窟原則上不再對外開放,但游客能欣賞到高質量的三維畫面,效果堪比觀看真實的洞窟。

    “文物破壞是一種不可逆的過程,建一個數字化的麥積山石窟,能讓它在某種程度上實現‘永生’。”孫曉峰說。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甘肅 扶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