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井里發現了溶洞
現場圖
河南村民打井挖出天然大溶洞 神似地下宮殿時長:2'53''
播放:5713653
來源:騰訊視頻
河南村民打井挖出天然大溶洞 神似地下宮殿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正在播放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村民打井發現天然溶洞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同時引來八方游客。不過,參觀者都是乘興而來,遺憾離去。據悉,當地政府出于安全和保護性開發考慮,已將溶洞暫時封閉,進行考察認證,計劃在加強資源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打造旅游景點。對于開發權和收益是歸國家還是個人的問題,律師表示,溶洞資源毫無疑問屬于國家所有,發現者可獲獎勵,此外也可以入股溶洞的開發公司。
地下20米打出天然大溶洞
家住淇縣廟口鎮高莊村的臧先生在自家打井時,偶然打到一個神秘天然溶洞。11月5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溶洞的發現者臧先生興奮地對記者說:“這個井俺打了好幾年,一直不出水,最近又往下鑿時居然弄出來個大家伙。”
據臧先生介紹,他家的這口井從2007年開始挖,因為土質不好,一直斷斷續續,中間停了很長時間。在國慶節前,他突發奇想繼續找人挖掘,發現土質較為濕潤,后來挖開發現下面是空的,一個大洞穴赫然入目。起初以為是古墓,接著一直挖,原來比古墓大得多。
為探究竟,他們小心翼翼鉆進洞里,發現里面的各種造型千奇百怪,巧奪天工,好像一座地下宮殿。
記者在現場看到,發現的溶洞入口已經被臧先生用房子圈起,地面和溶洞的垂直深度在20米,里面由臧先生自費安裝了升降機用于上下運輸人員出入。
爬進溶洞,記者發現,溶洞主干道呈西北至東南走向,通道因溶洞兩端有淤沙無法前行,能走路通達的距離長約300米,里面天然形成的石筍、石柱等形態完整,造型奇特。頂壁上水珠滴落在巖石發出叮咚聲,清脆悅耳。
據淇縣地方志記載,1976年在離臧先生家兩公里處,群眾打井時發現溶洞,長1200余米,蜿蜒而下,頂為石棚,底為土,忽狹窄如斗,忽寬大如廳,洞內寒氣逼人。地質部門人員進去考察,發現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花隨處可見,支洞內滴水叮咚。
那么,這兩個溶洞是否一脈相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鶴壁市地質專家李先生介紹,溶洞多在山腰等處,在地下發現極為罕見。
有關部門考慮安全暫封閉
村民打井打出天然大溶洞的消息一經報道,引發廣泛關注,一時間讓這個平凡的小山村頓時門庭若市,熱鬧起來,每天從四面八方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臧先生告訴記者,最多的時候村里停了近300輛前來觀看溶洞的車輛,甚至有不少人來自武漢、蘇州、廣東等地,不過都是乘興而來,遺憾離去。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好東西為啥拒絕欣賞?
11日,記者再次來到臧先生家。在溶洞入口的井房墻上,記者看到一張由廟口鎮政府張貼的紅色公告,上面寫道:因地下溶洞升降設備為簡易設備,易出現故障,出于安全和保護性開發考慮,暫不具備參觀條件,在此向參觀者表示歉意。
廟口鎮馮鎮長向記者介紹,原來的升降設備為老式卷揚機,隨著參觀者的增加,考慮到安全和防護措施陳舊,決定立即更換電梯為升降設備。
記者從淇縣旅游局的邢局長處了解到,縣委縣政府對此事高度重視,并組織有關單位召開了工作協調會,邀請專家對溶洞進行考察論證,調查地下水的補、徑、排特點,研究溶洞的發育規律并進行溶洞出入口關聯性的科學論證,將科學規劃,合理地開發利用,在加強資源保護的基礎上,精心打造旅游景點,相信不久將面對社會開放。
有關部門提醒,天然溶洞中的石柱、石筍、鐘乳石資源是大自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經歷了億萬年演化而成的,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生態價值以及經濟價值,目前溶洞還不具備對外開放的條件,在溶洞合理開發前不要盲目前來,以免在時間和經濟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律師說法
資源歸國家,發現者可獲獎勵
溶洞發現后,很多網友熱議溶洞的開發權和收益是歸國家還是個人所有。河南明星律師事務所馬秀陽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溶洞的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毫無疑問,發現者除了國家規定的獎勵外,也可以入股溶洞的開發公司,合作經營。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