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璐瑤,通訊員梁榮忠、張毅濤、鐘協報道:您知道誰被稱為“第二之林則徐”,在廣州鐵腕禁煙,并派警兵遠駐西沙群島,捍衛祖國領土主權嗎?在廣州解放的前夜,國民黨潰軍對廣州城肆意破壞,是誰下令“如有人來破壞應嚴予制止,必要時可槍殺勿論”,力保五仙門電廠、中山醫學院、廣九火車站等重點場所不遭破壞?又是誰,制止了“泮塘皇帝”李潤仔匪幫的趁火打劫,確保廣州在解放軍進入市區前的一段真空時期,沒有發生重大騷亂?
11日,廣州市公安局舉行《近代廣州警察史話》叢書新書發布會,用豐富翔實的文史資料和歷史圖片,再現清朝晚期至解放前廣州警察歷史演變,揭秘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和近代警察故事。
叢書由廣州市公安局、廣州市警察協會和廣州社會科學院合力編撰,以時間為主線,涵蓋了近代廣州警政(1902年—1949年)所經歷的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民初軍閥統治時期、國民政府前期、廣州淪陷時期、國民黨政權后期多個階段。整套叢書約70多萬字、400多張圖片,分8個分冊。
書中講述了諸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如1915年7月,廣州發生了罕見的水火同災,近代史上最嚴重的“珠江乙卯水災”與“廣州十三行大火”,使西關一帶進入了“最恐怖之時”,當時作為救災主力的廣州警察如何搶險救災?民國初期,廣州陷入治安亂象橫生的“劫殺拐盜”時期,廣州警察又如何對癥下藥,鞏固穩定等。
發布會上,廣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長、市警察協會名譽會長謝曉丹謝曉丹向廣州市檔案局、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和市公安局消防、交警、檔案等部門代表贈書。他表示,近代廣州在建警思想啟蒙、警政制度改良、警務管理體系構建等方面均處于全國先進行列。追溯與整理近代廣州警察史,可為今日廣州乃至全國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和警務工作提供寶貴借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