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博覽 > 文化名人 > 正文

    嚴阿品:用生命譜寫時代主旋律

    明亮深邃的眼睛和粗獷略帶沙啞的聲音,是詞曲家嚴阿品給人的第一印象。說到自己的音樂創作,嚴阿品神采飛揚,侃侃而談,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已經年近古稀的老人。

    2005年,61歲的嚴阿品開始了自己的原創之路。兩年間,從作詞到編曲,分別完成了《紅絲帶》《愛我之家》《民工好兄弟》《醉杭州》和《西湖三夢》等傳統民間文藝藝術歌曲。其中,《西湖三夢》整套系列主題作品受到杭州省、市乃至全國文藝界幾十名專家的好評。《西湖三夢》共分為《夢西湖》《夢蝶》《夢斷橋》三曲,運用美聲唱法,曲調優美,曲風融合了越劇、民歌小調等元素,著重展現西湖山美、水美、人美的文化意境,歌曲的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等多個版本制作成音樂電視作品在社會上推廣。2007年3月,在西湖三夢原創歌曲懇談會上,中央歌劇院前院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信納表示,對于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西湖,在展現其魅力的歌曲方面還有所欠缺,阿品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填補了這一塊。“喜歡,就堅持做好它。”嚴阿品說。創作初期就小有成績的他,容身之處卻不超過7平方米。

    在接下來的創作中,嚴阿品思考著,當下應該寫一些關于這個時代的、屬于中華民族的歌曲。201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嚴阿品字斟句酌,反復修改,完成了《永遠跟黨走》和《中國夢》等相關民族文化的歌曲。在他看來,文藝作品就應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這也是習主席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核心。”嚴阿品說。

    2014年,在閱讀完《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后,嚴阿品深受感動,從中獲得啟發,一首名為《我從黃土地來》的優秀作品誕生了。“我從黃土地走來,一路風塵,心潮澎湃,忘不了黃土地養育之恩……無論我走到哪里,我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嚴阿品介紹,《我從黃土地走來》一曲正是新中國成立66周年華誕之際為展現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誕生的音樂作品。該曲由洛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郭天順擔任演唱,同校師生團隊遠赴革命圣地延安、黃河壺口、黃河乾坤灣、黃河小浪底等地進行拍攝取景,歷時三個月,行程一千多公里。

    從填詞、譜曲到錄制、打樣,一系列的創作流程都由嚴阿品一人完成。嚴阿品說:“為了創作,我把房子賣了,所幸也有朋友資助我。”談到對于創作的堅持,嚴阿品感慨無限,“我就那么執著,所以一旦開始寫就一發不可收拾。”

    同年,嚴阿品為《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譜曲,并自創《念奴嬌·緬懷習仲勛》,詞與曲已經準備完畢。十年來,嚴阿品的原創民族歌曲達到幾百余首,形式與題材也多種多樣。而他在酷愛歌曲創作的同時,對書法也小有研究。“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嚴阿品書寫的習近平同志的《七律·軍民請》,也是他最為得意的作品之一。嚴阿品說,他經常將這些優秀詩集用毛筆字寫下來或打印出來留存,“我這么做,也是為了弘揚主旋律,唱響真善美”,嚴阿品發自內心地覺得,這是為我們一代人指引方向的指明燈。“希望在明年,我能夠舉辦一個屬于我自己的作品歌舞晚會”,嚴阿品笑著說。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月沐風吟:晴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