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出臺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實施方案
建設推廣甘肅手機臺打造“第五媒體”
據蘭州晨報報道(記者 梁峽林 實習生 李彥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甘肅省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實施方案》明確規定,除法律明確規定外,對新申請立項建設的部門信息系統,凡未明確信息共享需求的,或不能與其他部門互聯共享信息的,一概不審批驗收。
《實施方案》提出,要運用大數據提高對市場主體服務水平、運用大數據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推進政府和社會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高政府運用大數據的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化征信服務、健全保障措施完善法規制度等六大方面33項主要任務,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市場主體要以規范格式公開承諾
《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全面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2015年底前全面實施并持續推進。建設和推廣甘肅手機臺,打造面向全省黨政機關、公眾用戶的“第五媒體”,在全省推廣應用三維數字社會管理體系。全面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要求市場主體以規范格式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違法失信經營后自愿接受約束和懲戒,信用承諾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及時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制定實施綜合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辦法。建立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制度,作為必要條件和重要參考,將申請人良好信用狀況作為各類行政許可的必備條件。
對農產品生產全程“電子化”管理
針對食品藥品安全、質量安全、環境保護、稅收征繳、安全生產、工程建設、勞動保障、法院案件執行等重點領域失信行為,制定并施行聯合懲戒措施,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建立各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加快建設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提高食品安全信息溯源覆蓋面,與農產品追溯信息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形成農田到餐桌全鏈條追溯。建成全省藥品生產流通電子監管質量追溯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全程進行“電子化”記錄管理,建立透明的農產品“身份檔案”和農產品信用檔案,2015年底前完成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建設。完成藥品生產全品種電子監管,實現麻醉藥品經營使用環節電子監管。2017年底前完成蘭州市、天水市肉菜流通追溯和全省中藥材流通追溯項目建設。2020年底前實現全省30%以上農產品通過農產品信息溯源系統查詢到相關生產信息。
提供互聯網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
加強對銷售管制商品網絡商戶的資格審查和對異常交易、非法交易的監控,抓好重點工業企業電子商務示范項目,推動農產品、中藥材、清真食品、民族產品等省內特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加快蘭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探索開展社會化的信用信息公示服務,建立“信用甘肅”網站,實現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接,重點行業互聯互通,面向社會提供互聯網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在部門信息系統項目審批和驗收環節,除法律明確規定外,對新申請立項建設的部門信息系統,凡未明確信息共享需求的,一概不予審批;對在建的部門信息系統,凡不能與其他部門互聯共享信息的,一概不通過驗收;凡不支持地方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不向地方信息共享平臺提供信息的部門信息系統,一概不予審批或驗收。
“信用檔案”納入信息共享交換平臺
重點完善工商、稅務、質監、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保、社保、教育、醫療衛生、統計、公共資源交易和審判、檢察等領域信用記錄,形成信用檔案,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系統,在此基礎上逐步將建立信用記錄的范圍拓展到所有行業和領域。對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列入“黑名單”,并將相關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加快推進信息消費工程,積極推進蘭州、嘉峪關、敦煌、白銀信息消費試點工作,推動三維數字社會管理服務系統在全省推廣應用,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設立省內互聯網企業眾創空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