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市場未來將采取大廳展示下單、倉庫發貨的方式交易。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徐柱的網店營業量已經相當可觀。
一邊對老的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積極擁抱互聯網;一邊與河北省高碑店市合作,將部分業態和功能外遷……在全市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首都市民菜籃子重要保障基地的新發地市場,走了一條雙線出擊的路。
據介紹,未來三到五年內,新發地露天交易市場將徹底消失,商家將全部進廳交易,此前占庫大、耐儲存、易產生垃圾的果蔬品種倉庫將遷往河北高碑店新發地市場。與此同時,新發地生鮮網也將于明年開始面向普通用戶開放。
從北京往南80公里,高碑店新發地市場已于10月29日正式開市。與此同時,高碑店市政府、新發地市場與北京鐵路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高碑店新發地二期建設中,將引入鐵路專線,建設鐵路物流園。
□升級改造
逐步取消露天交易大廳下單倉庫發貨
“商戶的特點是,請不來、叫不來、賺錢準來,轟不走、趕不走、賠錢準走。”新發地市場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新發地市場的絕大部分精力是保障北京市民的菜籃子,所以并不存在大規模疏解商戶數量的要求,但市場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顧兆學介紹,前段時間,他們組團前往韓國首爾學習考察,在首爾江西批發市場,他們看到那里的經營模式非常規范,商品標準化程度、物流效率都非常高,對人員需求卻并不高。
顧兆學舉例說,一把香菜,上面會標明重量、產地、品名、菜品尺寸、聯系電話和采摘時間等詳細信息。顧客看好樣品下單,你就是買一萬箱,每箱產品和樣品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都是采用大廳下單倉庫發貨的方式進行交易,便捷、整潔、高效。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新發地市場也迫切需要進行產業升級。顧兆學說,升級不能影響正常的供應,從2016年春季開始,新發地將正式啟動產業升級。未來,新發地市場內的露天交易將徹底消失,商戶都將進廳交易。產品入庫、出庫等人群密集環節,也將逐步升級為機械化管理。
“升級后新發地市場經營面積將是原來的1.5倍。”顧兆學介紹說,目前新發地占地1680畝,根據升級規劃,新發地升級過程中,會增加空間面積,而部分露天交易場地將會還綠。新的交易大廳地下兩層,地上三層,地下有停車場和冷庫,地上則有展示攤位和庫房,物流車輛可通過盤旋車道連接庫房和冷庫。
完成升級改造后,新發地現有的4000余戶商家,也會升級合并,部分個體商戶會被淘汰,或者多個個體商戶聯合成立合作社,進行自我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
電商平臺明年開放下單次日送菜上門
眾多電商平臺都在搶占生鮮市場,作為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也已悄然進入,明年北京市民就可在新發地生鮮網下單購物。
今年9月底,新發地生鮮網和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這也是新發地向新型現代化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邁出的第一步。目前新發地生鮮網只針對每日300人以上用餐的機關、企業、學校食堂,這些單位可通過新發地生鮮網或微信公眾號下單,目前已有300余家供貨商,30多家單位食堂取得了“專供”資格。
新發地生鮮網CEO徐鵬說,目前新發地生鮮網供應6大類共940多種產品,大部分菜品價格只是社區便利店的三分之一。
“明年春節后,這種微信下單送菜上門的O2O服務模式就將推向廣大市民。”徐鵬說,新發地生鮮網首先要完成的一項工作就是實現線上農產品的“標準化”,在新發地生鮮網上銷售的每種蔬菜除了圖片、價格,還會標明品相、尺寸、外觀等方面信息。
記者在新發地生鮮網上看到,普通的水洗蒿子稈,會標明“外表新鮮,少許葉片下垂,個別黃葉,長短不一”;而優質的水洗蒿子稈,則是“外觀鮮嫩,葉無腐爛或干枯發黃,無夾心,長短均勻”。
徐鵬說,網站上農產品的圖片都是真實產品,生鮮網就是要把菜的標準做出來,讓顧客看了一目了然。同時采用國際標準建設的新發地食品安全監測中心,將會對各種農產品進行全面嚴格的檢測,這也是新發地生鮮網優于其他電商的地方。
記者看到,“新發地生鮮”微信公眾號除了有各種農產品信息,還有結合季節變化的“菜品市場信息”,以及專業的營養健康建議和專家級“營養助手”,比如“發哥說菜”欄目,每天都會普及一個蔬菜小知識。
目前,新發地的蔬菜直通車和便民店已經覆蓋400多個小區,為解決這部分人群的需求,明年春節后,新發地生鮮網O2O將進入社區,依托新發地原有的社區終端優勢,為北京市民提供更優質的電商配送服務。
“目前,新發地有8大無公害基地,消費者可以前一天下單,基地當晚檢測采摘,運到新發地后再進行第二次抽檢,第二天早晨6點前就可送到消費者手中。”徐鵬說。
據了解,新發地的芒果、蘋果、香蕉、南菜等10個領域的銷售“大王”目前正在醞釀加入新發地生鮮網。年銷售額高達10億元的“芒果大王”李建英預計,電商平臺成熟之后,他的銷售額還能翻一番。
■商戶故事
小學畢業來京賣水果如今線上線下齊開店
今年30歲出頭的徐柱是新發地市場的老商戶了,他的主營產品是各種時令水果。20年的時間,從擺地攤到租攤位,如今已經成為線上線下齊開店的品牌創始人。
徐柱說,自己只有小學文化,當年棄學后,他與父親從安徽老家來到北京,一開始就是賣水果。當年是騎架子車批發后再到市場出售,賺個差價。糊口沒問題,但五六年的三輪車生活,讓他覺得很辛苦。
后來,他們在新發地租了攤位,開始相對穩定的生活。2003年,他參加了一個在山東東營舉辦的農副產品大會,會上有位專家說國外的農產品,都是有品牌的。他聽到后覺得很有道理,回來就琢磨著自己也要朝品牌的方向去做。
后來,他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多年來積累了不少客戶。去年五一,他正式開通了自己的網店,開始進軍互聯網。“我是新發地商戶中比較早做電商的。”徐柱說,他現在還不會操作電腦,就聘請會電腦的員工做。從兩三個人,到現在十幾個人,每天網上銷售額已經達到四五萬元。
徐柱說,新發地市場即將升級,也會擁抱互聯網,未來布局線上線下,作為市場先行者,他會伴隨新發地市場繼續經營下去。
□高碑店開分店
可為北京疏解30萬-50萬人流
10月29日,籌備5年的高碑店新發地市場正式開門營業。截至目前,高碑店新發地已有8600多家商戶入駐,其中80%來自北京。這些商戶并不是都來自北京的新發地,而是包括二商集團、八里橋市場、王四營市場和錦繡大地市場的商戶。
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樹檢告訴記者,高碑店新發地占地2081.3畝,建筑面積160萬平米,投資54億元,其最大優勢就是區位優勢,高碑店距離保定、北京都只有80公里,距離天津112公里,可以實現大倉儲、大物流、大中轉。未來,高碑店新發地將打造一個大平臺,形成農批產業、食品加工企業聚集區,成為一站式服務平臺。
魏樹檢說,未來高碑店新發地二期建設完成后,預計可為北京疏解30萬至50萬人流。
目前,高碑店新發地已經招工2000人,80%都是當地人。大量的人流,還加速了周圍服務業的發展,“可以說,高碑店新發地市場是一個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市場,對當地經濟也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得到高碑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
為了服務商家,高碑店新發地周邊建有30萬平米的高檔社區,以及金融街、美食城、文化一條街、一座國際星級酒店、兩家快捷酒店、大型超市、寫字樓等生活配套設施。
30家大型超市簽約駐場采購
魏樹檢告訴記者,除了個體商戶紛紛轉移至高碑店新發地,物美、超市發、首航、華冠等30多家大型超市也已在高碑店新發地市場設立采購中心駐場采購。強大的線下采購資源,不僅打消了由北京遷入商戶的顧慮,也能幫助商戶把生意做大做強。
據物美超市采購負責人透露,物美超市在果蔬方面采購量平均為400噸-500噸/天,高峰促銷期高達700噸/天。加上高碑店新發地現有駐場超市的平均采購量,高碑店新發地市場每天由大型連鎖商超所產生的采購量將超過1000噸/天。
魏樹檢說,就是因為區位優勢,這些大客戶紛紛選擇與高碑店新發地簽約入駐。這里不但提供強大平臺,還串聯產業鏈的上下游,打通供需各個環節,解決商戶的種種顧慮,保障開市即旺的營商環境,用實際利益與長遠發展吸引商戶。
二期將建設一個鐵路物流園
魏樹檢介紹,高碑店新發地市場目前僅完成了一期工程。10月29日開市當天,高碑店市政府與新發地和北京鐵路局正式簽署戰略框架協議。未來的二期建設中,將引入鐵路專線,打造一個鐵路物流園。
對此,北京鐵路局下屬的京鐵實業開發總公司副總金瑞國透露,目前具體規劃方案還沒有完成。但初期設想已經基本達成一致,預計高碑店新發地二期將占地9000畝,鐵路物流園就在其中,目前正在等待高碑店市政府審批規劃用地。
魏樹檢介紹說,高碑店新發地在一期建設時就考慮到交通和未來的發展需求。高碑店新發地不僅緊挨107國道,距離高碑店火車站僅僅2公里。二期鐵路物流園將從高碑店火車站建設一條轉運線,實現鐵路運輸。
金瑞國說,鐵路運輸具有全天候、快捷的特點,可以不分黑白天,天氣好與壞,達到隨時隨地的運輸要求。而且,北京鐵路局在北京市區網絡涉及幾十個車站,幾百條轉運線,都可以進行承接。比如貨物可以運往大紅門、雙橋、黃村等不同站點。
另外,鐵路物流是最穩妥的保障。金瑞國說,一旦發生冰雪災害,公路走不了,鐵路可保證農產品進京。目前,初期規劃這個鐵路物流園將達到400萬噸的貨場要求,貨物裝車后可一個小時到達北京,極端天氣情況下可保障北京7天的農產品供應。
■商戶故事
蔬菜供應商轉戰高碑店成本降低了交通更順暢
“這邊交通運輸和蔬菜價格都有優勢,潛力很大。”在北京做了11年生意的安徽蔬菜商王兵是首批遷往高碑店的商戶之一,他說高碑店新發地開業首日,他就搬了過來,他對這里的市場很有信心,目前市場對商戶有優惠條件,減免租金,一輛運貨車補貼1000元左右。而且,和王兵一起來的,還有常年合作的老客戶。
王兵主要經營精品蔬菜,市場面向內蒙古、山東、山西和東北地區。營業3天后,王兵就把全家都搬到了高碑店。王兵和幾位老鄉,每人都帶來了20多位采購商,現在有不少南京、上海、杭州的客戶一起來了這里。
王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搬到高碑店后,蔬菜的進貨成本平均每斤下降了一兩角錢,租房開支也少了。
采購商張春義說,他現在每天要從高碑店新發地送30噸-50噸蔬菜到家鄉內蒙古,和從北京新發地發貨相比,不僅成本有所降低,交通方面的變化更為明顯。“比如我送貨到鄂爾多斯,從高碑店出發比從北京出發能省一個多小時,相比逢年過節進出北京特別堵的時候,能省上五六個小時。”
對此,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樹檢說,除了保障首都的食品供應,高碑店新發地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接原本由北京供應外埠的蔬果交易。過去北京新發地的貨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供應山東、東北、內蒙古等地,數量龐大的貨車將蔬果從產地運到北京新發地,再從北京輸送到全國,給首都造成了很大的交通、人口和環境負擔。
“今后這部分的大宗交易功能,將轉移到高碑店分市場。”魏樹檢說,成本大大降低,交通更加順暢,這對供需雙方都非常有吸引力。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