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是路人甲》里,一群群演們,成為了電影的主角。而在電視熒屏里,這種能出現嗎?歌唱類、競技類、文化類……近年來,電視熒屏進入了“真人秀”的刷屏時代。各種類型各種形式的真人秀開始在這個舞臺崛起。而除了明星臉繼續擔當主流之外,一些“素人”類真人節目,也開始慢慢出現。
在騰訊的《我們15個》里,15個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素人,離開自己原本的生活,在荒蕪的平頂之上共同生活一年,現在他們的直播還在繼續;在《完美假期》里, 12位青年素人、封閉地90天的朝夕相處;近日在湖南衛視播出的真人劇《三里屯的朋友圈》里,14位素人上演自己的真實生活,將真實的職業、身份、情感故事一一展現。
從“素人甲”們變成被“圍觀”對象,他們會是什么樣的狀態,這種“圍觀”,對他們的生活有什么改變?素人能否成為電視熒屏的主角?這些似乎,都還是疑問。
素人甲:
姓名:李妍 湖南人 25歲 身份:模特、淘寶店主
“上了電視,生活應該能有些改變吧”
“上了這個劇以后,會有點發現,哦,原來自己是這樣的。”《三里屯的朋友圈》里的演員李妍是一個湖南妹子,21歲就去到了北京開始北漂生活,現在的身份是一名模特兼淘寶店店主,在接到記者電話時,她正在廣州一個工廠里為新衣服定版。“那工作還是得做啊。”
她說自己曾經參加過不少比賽,也有過當藝人的想法,但是都莫名其妙地糊掉了。“有一年參加過唱歌比賽,當時大家都說能拿獎,結果就莫名被刷了;參加過一個比賽,結果被人說了句陪導演,我就一氣之下退賽了,可能成功有很多隨機性吧,經歷了多了就沒有想過了。”
來北京后住過地下室,住過800塊錢的隔斷間,搬過無數回家,與房東吵過很多架,“在劇里那段房東說房子到期了要搬走,完完全全是真實呈現,我當時真的就是在被房東趕人,現在還在找新住所,已經有了搬家恐懼癥了。”
在參與這個節目前,她正在糾結著人生方向,“在北京沒有房沒有車,雖然有做模特和開網店,但總覺得沒有特別的著落,25歲了,這個年紀大家可能都結婚生子了,我還在漂著,所以特別希望能夠有一些改變吧。”
被朋友拉進這個“朋友圈”項目時,她有過忐忑,也有不少期待。期待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臺改變下自己的生活,“上湖南臺誒,應該會有更多的關注吧,而且這種形式也很新奇,你可以在屏幕里去看下自己的生活狀態。”忐忑的是,這次是以“李妍”的真實名字出現,“身份是真的,朋友圈是真的,你要把你的生活,你的過往經歷都曝出來,也會特別怕。”她特別去梳理了下過往的經歷,“我感覺我好像經歷還好,沒有什么‘黑歷史’就算挖出來了也不會被黑吧,而且我平時人緣也挺好,這種個性應該是招人喜歡的哈。”
“情商智商和大肚子,都被暴露了”
雖然之前做過模特,比起有些演員,還算是有鏡頭感的人。但真正拍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不少問題。“有鏡頭跟著你,沒有劇本沒有臺詞,都是靠自己隨機應變,所以有時候還會有些害羞。”
在劇里,有男生給李妍表白,被她無情拒絕,引來了一些觀眾的意外,認為是不是有些太狠,“因為這個劇我爸媽都在追著看,我會覺得感情問題暴露在他們面前挺不好意思的,就莫名的很羞愧,想盡快解決,不要出現感情戲,哈哈哈。”不過她說這是自己真實生活里的情緒,“因為本來都認識,他不是我喜歡的那款,我遇到不喜歡的就會不留余地的拒絕。”
因為挺怕播了會被觀眾罵,所以她在做一些事的時候會比較小心,偶爾還會有些情緒錯亂,“比如上一集里,我和崔鉉合作的時候出了些問題,當時談得很不開心,但是又不清楚這個是不是她的真實想法,就會很糾結,我是不是該生氣呢,你一旦這么遲疑一下,勁就過去了,所以拍的時候還挺折磨人的。”
但是憋久了遇到特別生氣的時候,就會完全爆發,最近播出的一場戲里,她與搶“閨蜜”男友的蔣羽熙吵架,“因為我真實性格就是那樣,念書的時候如果朋友被男朋友欺負了,我就絕對會打電話去罵她的,所以當時這個場景一出來,我就立馬發飆了,但是又不是特別會吵架的人,所以那場戲你就看我急的跳腳氣勢蠻足,但是一直在重復她的話。連導演都看不下去了,說你怎么老重復她的話。”
播出第一集時,她特意守在電視機前看直播,看了后覺得慘不忍睹,“臉好大,整個人好丑,在青島旅游那里,他們男生討論說我的身材是最好的,結果鏡頭掃過去就是我的大肚子,因為自己沒有經驗,都不知道怎么擺姿勢,就這樣出來侮辱觀眾的眼睛了。”
不過在電視機里看自己也是一種奇妙經歷,她說一直以來覺得自己人緣還不錯,看了劇后發現情商還是要提升,“我比較喜歡憋著不說,遇到事情不會當面處理,又會突然爆發,其實這種方式挺不好的,情商蠻低。”第一集里和閨蜜嘮嗑,她一句話里說了5個然后,“這就是我說話習慣,經常沒重點,老跑題,才發現聽起來這么難受。”
在她看來,這似乎也是參與這段經歷的一個收獲,“通過這種真實經歷的還原,讓你有了機會去當一個旁觀者,去看你自己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感覺能夠更透徹一點,你看,這里面情商智商和身材,全部給暴露出來了。”
現在:淘寶店銷量低了,得趕緊補上
當然,另一個收獲就是,通過大屏幕的出現,她被更多的人認識了,“剛剛在工廠挑衣服的時候,還有人說,你是那個三里屯的李妍吧,我們能合個影嗎。但當時我一頭亂發,也沒化妝亂七八糟的,我就說還是不要拍,我明天化了妝再來跟你合影。”
該劇目前已經拍攝結束,她也開始繼續原來淘寶店主的身份,“之前為了拍劇,這兩個月都沒怎么打理,都冬天了還在賣夏天衣服,所以銷量跌到谷底,還挺傷心的,畢竟投了很多錢,而且我姐姐辭了工作在幫我做,所以現在就是全身心來投入,希望可以做好。”
但她也有了新的迷茫,在拍這個戲之前,她打算不做模特專心開服裝店,現在又多了另一種可能,“公司有說過,想把我打造成藝人,但是又有點擔心,開店至少是我自己在控制,成功與否,我還能把控,但是藝人這條路我之前走了幾次都堵住了,感覺有點虛無縹緲,畢竟像我這樣的,能不能拍戲還挺難說,但是確實誘惑還挺大的。”她說目前的打算是走一步算一步,“有這段經歷還是蠻精彩的,但接下來的事接下來再說吧,我也沒想好。”
素人乙:
姓名:向沛林 身份:影視出品人 年齡:26歲
“勇敢者的游戲,最怕感情被暴露”
相較于《三里屯的朋友圈》劇里其他素人,本身就是做影視劇的向沛林,顯然這種更游刃有余。 “當初想加入這個真人劇,最大的一個想法就是嘗試,就是很好奇,這個真人劇到底是什么。”因此面對鏡頭時,也會比較自然,“因為我就是學電影的,對鏡頭很熟,所以劇里應該就我跟另一位本身身份演員會比較習慣。”
在他看來,這個劇更像是一個“勇敢者的游戲”,“因為你需要把自己的真實身份,真實情緒暴露給觀眾,一開始都會有顧忌。不過后來覺得這也是一個正面的東西,如果有機會能讓大家認同和了解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的話,也是不錯的想法。”
在劇里,他和好友崔鉉以及另一位曖昧對象發生的三角戀情,成為了觀眾關注的話題,而這塊,也是他曾經最不習慣展示的部分。“因為我和崔鉉,本來是特別好的朋友,有很多關系是沒有被戳破的,但是在這部劇的環境下,就會被放大,然后你不得不去直面它,被大家看到你是怎樣一個人,你是怎么處理感情的,就會引來不少爭議。”
在劇里,他還有一些因為見到崔鉉與別人在一起的場景吃醋的行為,這也被觀眾拿出來調侃,對此,向沛林說這可能是真人劇神奇的地方,“在進去之前以為自己能夠分的很清楚,到底是劇還是生活,但是因為這真是你最好的朋友,發生的事情又是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所以到后面你其實就沒辦法分清楚了,也沒辦法去隱藏了,后面就完全習慣了,反而想要去面對鏡頭不去隱藏她,因為覺得隱藏已經沒有意義了。”
因為劇而加速的感情線,在結束之后會如何發展,他會不會和自己的好友走到一起,對此向沛林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我們的朋友圈私下里會繼續下去,你生活還在繼續,至于這些錯綜復雜的感情關系,肯定也會發展,可能分開了的就分開了,在一起的可能就又分開了,想要在一起的可能沒在一起之后又會在一起了。”
至于未來計劃,向沛林說還是會按照以往路線走,“我本來就是在做影視劇,還是會繼續做,關注度確實多了,應該生活該怎樣還是會怎樣吧。”
業內:素人成熒屏主角?還得再等等
“我覺得中國的電視熒屏,現在還停留在看明星的階段。”在世熙傳媒總裁劉熙晨看來, “素人”真人生活的展現,是一種比較超前的模式。“其實你的模式是跟觀眾構成有很大關系的,歐美國家素人真人類節目很多,跟他們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系,因為他們目前對普通人的關注已經很普遍。”他透露,目前歐美素人真人秀輸出量很大,一方面是觀眾對“普通人”興趣很大,“大家愿意有耐心去關注普通人人性中真實的一面,普通人的生活有足夠吸引力,但在目前,國內觀眾對于普通人的生活并沒有興趣,大家每天都很累了,誰會去關注說跟我生活一樣的人?”另一方面,也跟價值文化有關,“歐美素人真人節目里,其實暴露人性陰暗面的節目會更出彩,驚險刺激,掐架啊,爭風吃醋啊,這種人性的缺陷直白的展示。但是我們的主流文化里,是不接受這種節目的。”
在他看來,目前“素人”想要通過節目來改變命運,似乎還是只能靠“選秀”,“你只有比明星更刺激更有看點,才能夠吸引觀眾的興趣,而pk競技類,目前來說是最容易的。”
雖然目前對這類節目并不看好,但劉熙晨仍認為,這個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都是會有一個階段的,應該說在3、5年之后,當大家已經看明星看膩了,愿意去關注普通人的時候,就會出現素人節目的高峰了。”
主創:素人攻占熒屏,未來是大趨勢
提到朋友圈,絕大部分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時下最火的社交軟件微信。一部電視劇也取名為朋友圈,且還帶著特有地標,是否有著特別的含義?
對此,該劇的執行總導演李哲解釋說,“朋友圈是社交媒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風行于網絡語境,但它直接對應我們的現實生活,它意味著社交、意味著人際關系、意味著社會角色、人脈……中國傳統的和現代的生活內容,都融合于此。”在他看來,三里屯,是一個地標,一個空間,更是一個社會文化符號。《三里屯的朋友圈》代表的其實是時下廣大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我們關注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和圈子,朋友圈又是一種社會屬性,以此為名,也是見證年輕人之間的陪伴與成長”。
《三里屯的朋友圈》打出“真人劇”的概念,也吸引了不少關注。李哲表示,所謂真人劇,就是真人來出演他們真實的生活、工作、場景,包括真實的情感、真實的人物關系。聽上去,這既有紀實類節目的拍攝手法,又有素人真人秀節目的玩法。
《三里屯的朋友圈》制片人張弘透露,選什么樣的素人,過程就很有挑戰。據悉,他們找演員就找了8、9個月,“我們接觸了4、500號人,到大學呀,路邊啊,朋友推薦等等,因為他們一方面得有顏值,而且還必須要有故事性,個性上要能聚焦90后的一些特點,還得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展現自己生活的壓力,因為我們除了展現他們自己,還會關聯他們的生活圈,比如家人、朋友,演戲容易,但是向全國人民展現自己的生活,那是需要有勇氣的。”張弘透露,臨近拍攝時,還有兩個演員退出,“他們其實自己沒問題,但是家里人堅決反對,所以就退出了。”
有意思的是,因為是全素人出演,拍攝時也有不少笑話,“大家連走位都不會走,可能走著走著就出鏡了,然后你得把他們喊回來。”不過在她看來,這種原生態的記錄,正是魅力之一。
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非常快,上一秒吵架,下一段分手。對此,張弘表示,這就是“真人劇”與真實生活最大的不同,“它是濃縮過的生活,如果按照生活軌跡,今天這兩人吵了架,他們要隔一個星期才見面才和好。但是我們這里面不可能這么來,他們可能明天就會和好了。這就是將可能一個月或者幾個月的生活,在這里面呈現了。”
沒有劇本沒有臺詞,這種高濃縮的生活如何來實現。張弘透露,節目組會鼓勵演員們行動。“比如我們會在非拍攝時間,去和演員聊天,鼓勵他們進行行動,比如兩人有了感覺,那也會鼓勵他大膽告白,但是我們不會強迫,只是去推動。”而這種幾個月的拍攝,也會讓演員們學會去直接面對。“真實生活里,吵架了就一星期不見面了,但是在這里他們每天都得見面,我們會告訴他們不要逃避,去面對生活。所以說,這里既是一個濃縮的生活舞臺,也是一個直面生活的世界。”
這樣一部直面生活的“朋友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張弘說自己也不清楚,“這不是傳統戲劇,有完整的故事,有人物發展的起承轉合我們今天都不會知道明天會拍到什么,所以,他們最后會不會實現夢想,會不會愛情甜蜜,這些都是未知數。”在她看來,這也是“真人劇”的魅力之一,“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是生活常態,你會在這里看到生活的點滴。”
雖然目前來看,這部劇沒有達到她的預期,“我們還沒有做到現象級的節目。”但是張弘認為,這種模式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真人劇是躲不過去的一種節目樣態,我們愿意去做這個吃螃蟹的人,去打開這扇窗。”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