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七彩秦州 > 秦州快報 > 正文

    秦州區多措并舉全面提升街道社區工作水平

    多層面發力 全方位推進

    ——秦州區多措并舉全面提升街道社區工作水平

    近年來,秦州區按照“三有一化”的目標要求,不斷加強社區陣地、組織和隊伍建設,豐富黨建內涵,激發工作活力,著力構建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社區黨建、社區精神文明、社區治安、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社區計生、社區保障等機制運轉良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功能,達到了社區服務的要求。健全了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了“平安社區”、“文明和諧小區”系列創建活動。強化了“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美化家園,愛護環境,極大的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推進了社區共駐共建工作,醫保、衛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區舊貌得到改變,實現了社區資源共享、快速發展,全區街道社區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黨建引領,激發工作活力。按照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要求,秦州區不斷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積極探索大黨委工作模式,突出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起社區與轄區各單位黨組織相互聯系、溝通信息,交流經驗、研究協調社區黨建和社區工作的區域化黨建組織實體。推行多元化的黨員教育管理方式,建立在職黨員雙重管理機制,落實在職黨員社區報到制度,組織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服務社區建設。截至目前,共有14376名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830多次。推行“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黨群共建模式,改進基層組織的工作內容和活動方式,帶動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圍繞中心,發揮優勢,不斷豐富黨建內涵,激發工作活力。在黨建引領作用下,社區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多項工作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呈現出勃勃生機。

    便民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按照民情受理、限期辦理、公示反饋、跟蹤監督程序,全區41個社區均設立便民服務大廳,分類設置服務窗口,公開服務內容,簡化辦事程序,實現了“一站式”辦公和“一門式”服務。各社區普遍打造“便民服務圈”,選擇登記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超市、診所、糧油、理發、快遞、家政服務、廢品收購等網點,印制“便民服務卡”,方便群眾服務需求。開通社區“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公布社區服務熱線、服務指南、社區負責人聯系電話等,方便居民辦事。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組建了300多支志愿者服務隊伍,4000余名黨員群眾自覺參與了社區幫老助殘、扶貧濟困等活動,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有困難找社區”已成為廣大社區居民的共識。

    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以深化基層平安創建為載體,深入開展平安街道、“陽光社區”、平安家庭等基層基礎創建活動,不斷加強街道社區平安建設。以強化治安管控措施為抓手,構建社區治安大巡防體系,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開展“法輪功”人員教育轉化攻堅,提升了街道社區社會治安防控能力。以健全維穩制度機制為重點,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群眾權益保障、應急處突等機制制度,不斷深化和諧構建行動。以夯實基層基礎為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社區社會服務管理站、社區綜治組織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建立基礎數據、統計分析、服務辦事、民情日記、指揮中心、系統管理、百姓互動、手機終端和地圖管理等工作平臺,實行 “一格三員”和“三定一包”責任制,推行網上排查登記、分流交辦、督辦點評、統計匯總和績效考核制,加強了社區網格化管理,為建設幸福美好小康區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陣地建設,夯實基層基礎。近年來,秦州區把改善社區辦公服務場所確定為重點破解的難題,先后投入700余萬元,為16個社區新建和擴建活動場所。目前,41個社區辦公服務場所中,有自主產權的38處,面積在200㎡以上的21處,其中6處達到500㎡以上。 各社區充分發揮 “小窗口、大服務”功能,均建成居務大廳,有條件的社區積極拓展服務功能,建成日間照料室、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文化娛樂室等,配套完善了軟硬件設施,為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搭建了平臺。2015年起,秦州區將利用三年時間,將面積不足200㎡的20處社區陣地全部列入建設規劃,采取新建、購買、改擴建、資產置換等方式,三年內全部進行升級改造。

    特色創新,打造服務品牌。堅持以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和諧融洽的幸福社區為目標,緊緊圍繞服務居民群眾,從群眾需求中找創新方向,從群眾評價中找創新定位,充分整合社區內社會組織、駐轄區單位、企業及居民等多方力量與資源,持續改善社區服務場所,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載體,強化服務功能,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線”、“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全面開展星級社區、四民社區創建活動,探索出了民情氣象站、十分鐘服務圈、道德銀行、居民議事廳、志愿者儲蓄卡、認領微心愿等各具特色的為民服務工作法,打造了一批具有區域特征和推廣價值的社區服務“品牌”,有效推進了全區街道社區工作深入開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