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以來,東北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東方IC 資料
黑龍江省官方通過媒體駁斥了“秸稈焚燒成為東北霧霾的首要污染物”、“黑龍江省輸出污染”說法,稱煤煙塵仍是冬季霧霾的首要原因。
11月23日,環保部官網通報11月16日至22日全國秸稈焚燒監測情況,據環保部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數據,該時段全國共監測到17個秸稈焚燒火點,其中遼寧省占13個,而黑龍江省火點數從上周的125個降到了4個,降幅明顯。
今年11月以來,東北地區持續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截至11月14日,黑龍江省接連發生3次重污染天氣,涵蓋了該省秸稈焚燒火點最多的時段。
11月17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宮正宇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介紹,11月1日到3日,黑龍江秸稈焚燒火點最多,東三省共702處,黑龍江占79%。報道還稱,環保部督查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秸稈焚燒對當地PM2.5的日均濃度影響貢獻率在14%到55%之間。
11月24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官網轉載《黑龍江晨報 (微博)》當日頭版報道,稱黑龍江省環保部門近日提供的監測數據證實,“秸稈焚燒成為東北霧霾的首要污染物”、“東北霧霾污染物來源于我省”的說法都不準確,煤煙塵仍是冬季霧霾的首要原因。
報道稱,11月9日到13日,黑龍江省環境監測站使用顆粒氣溶膠飛行質譜儀、激光雷達等相關儀器設備,開展連續120小時監測分析。結果顯示,此次霧霾的污染物占比在燃煤源為39.02%-41.80%。第二位是機動車尾氣(19.03%-22.02%),第三位是工業源(6.74%-8.25%),第四位是秸稈燃燒(2.84%-5.86%)。
報道稱,監測顯示,由于出現降雪(雨)天氣致使秸稈燃燒源逐漸減少,而其他污染源占比變化不大,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時間靜風、高濕度等不利氣象條件造成污染物積累所致。“兩次連續監測的結論都非常清晰,即使在秸稈焚燒較為嚴重的時段,燃煤污染仍舊遠遠超過秸稈燃燒,是我省冬季霧霾的首要原因。即使1日至3日秸稈焚燒火點較多,燃煤仍舊在污染源中排名第一。”
針對“黑龍江省輸出污染”的說法,報道也予以了反駁,稱氣象擴散使污染物從黑龍江吹到其他省為“誤解”。
《黑龍江晨報》報道分析,污染轉移的說法,主要因為黑龍江省霧霾在東北三省中出現最早,哈爾濱市在11月1日前后出現重度污染,吉林市長春市在5日至6日出現霧霾,到8日,遼寧省沈陽市遭遇六級嚴重霧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
然而污染出現時,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風向以南風為主,“不會輸出污染”。黑龍江省氣象數據顯示:1日至3日,全省13個主要城市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等7個城市主要風向為南風。11日至13日,全省13個主要城市中,每天以南風相伴的城市約為8個。報道稱:“由此說明,我省大部分地區出現污染時都以南風為主導,若有污染,也是從南邊吹到北邊,我省會接受到南風吹來的污染物,不會輸出污染。”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