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市遭遇重污染天氣,霧霾嚴重。下午,東三環國貿橋上車輛行駛緩慢,國貿三期等地標性建筑“被消失”。
昨晚,市環境監察總隊執法人員冒著大霧來到通州運喬攪拌站,對企業在極端天氣下的停產情況進行突擊檢查。
前天,本市發布今冬首個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在海淀區實驗小學,老師帶領同學們在教室里做室內徒手操,開展體育活動。本報記者 饒強攝
由于偏南風區域傳輸影響明顯,昨天的霧霾相對前幾天更重,市氣象臺中午發布了今年首個霾橙色預警信號,全城的空氣質量處于重度至嚴重污染狀態,京西南區域點甚至出現超過900微克/立方米的極端峰值污染濃度。
今天,霧霾還將瘋狂一天,待冷空氣今夜抵京后逐漸消散。明天空氣質量將回歸至優良水平。
污染濃度兩次明顯躍升
昨天凌晨,一股弱冷空氣滲透進京,城區和北部的PM2.5濃度最低達到54微克/立方米,為二級良好水平,不少監測站點的PM2.5濃度出現大幅度跳水,但南部地區污染仍然嚴重。不過,這股冷空氣勢力太弱,根本無法扭轉重污染的局面,隨著白天風向轉為偏南風,重污染立即“反撲”,來勢洶洶。
市環保監測中心12時的數據顯示,城六區PM2.5平均濃度已經達到446微克/立方米;而南部的PM2.5平均濃度已經超過了600微克/立方米;與此同時,北部的PM2.5平均濃度為100微克/立方米左右。
18時,京西南區域點PM2.5小時濃度近千,達到945微克/立方米,京南區域點為897微克/立方米。20時,35個監測站點中,有23個達到六級嚴重污染。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從11月27日以來,本市的重污染過程已經持續4天,昨天最為嚴重。在此次重污染過程中,有兩次明顯的濃度躍升現象,第一次發生在11月26日18時至11月27日18時,PM2.5濃度從46微克/立方米躍至28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由2級良直接跌至6級嚴重污染;第二次躍升發生在昨天,從6時的57微克/立方米上升至18時的526微克/立方米。
張大偉說,此次污染演變過程非常復雜,總體是步步加重,同時也存在濃度的大幅度波動,比如昨天凌晨北部和中心城區的濃度明顯下降,但南部地區出現了極端峰值污染濃度。在區域污染回流和混合層高度降低的垂直壓縮共同作用下,城六區和北部的濃度也逐漸回升。中心城區下午的濃度維持在50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高值,南部地區部分站點則出現超過900微克/立方米的極端峰值污染濃度。
極端天氣及供暖等
導致大范圍重污染
張大偉告訴記者,此次污染區域范圍大,是在華北地區大范圍持續性重污染的背景下發生的,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區普遍出現嚴重污染,污染物在區域內積累、滯留,并隨風場變化互相傳輸影響。
環保部門分析稱,多層原因形成了此次的重污染天氣,其中大背景離不開特殊的氣候背景和極端的氣象條件。張大偉說,今年為有歷史統計以來的最強厄爾尼諾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進入11月以來,華北地區遭遇多次強降雪天氣,降雪消融導致地面濕度接近飽和,溫度降低,而中層大氣同期存在顯著回暖情況,導致華北地區大范圍處于高濕度、低風速、強逆溫的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污染持續積累,造成本次大范圍的嚴重區域性污染。
同時,區域內燃煤、機動車等污染源仍是主要的污染源排放因素。進入采暖期后,燃煤污染排放明顯增加,特別是前期的降雪降溫過程,導致區域燃煤采暖消耗量大幅增加。而在靜穩低能見度的天氣條件下,道路擁堵加劇,燃油效率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也顯著增加。此外,持續的高濕靜穩氣象條件,利于氣態污染物向顆粒物的轉化,以及顆粒物的吸濕增長等,這都加重了PM2.5的濃度水平。
此外,區域性的污染輸送進一步加重了本市的污染水平。此次污染過程中兩次濃度躍升的出現,均存在明顯的高污染帶由南向北快速推進現象。從PM2.5的成分監測數據來看,本次重污染期間,與燃煤污染排放關系較為密切的有機物、硫酸鹽、氯離子、黑炭等濃度增長曲線基本完全同步,反映了區域燃煤污染的重要影響。
今夜冷空氣抵京救場
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昨天繼續生效。此外,12時30分,市氣象臺升級發布霾橙色預警信號,這是今年首個霾橙色預警信號。大霧黃色預警信號也在16時30分發布,昨天傍晚至今天中午,全市會出現大霧天氣,大部分地區能見度低于500米,局地能見度不到200米。
“等風來”——大家熱切期盼著。根據預報,今天白天,本市仍處于低壓系統控制,擴散條件總體不利,午后中高空轉為偏北風,垂直擴散條件略有改善,污染狀況略有緩解,但由于前期濃度較高,預計空氣質量仍處于重污染水平。
不過,昨天起,一股較強冷空氣已經自新疆自西向東移動,預計今夜可移動到華北地區,屆時,霧霾天氣將自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弱消散。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京城空氣質量也將由北向南梯次轉好。明天至本周五,京城的擴散條件較為有利,空氣質量將維持優良水平。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