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疆之行,頗費周折,因天氣原因實屬沒辦法,但在烏魯木齊機場滯留的近8個小時,在服務和管理方面發現諸多待提升環節。”陳女士原定11月29日晚抵達烏魯木齊,因地窩堡機場大霧導致30日8時左右才抵達烏魯木齊,昨日(12月1日),返京時,再次遭遇因大霧導致航班延誤近8小時。
同樣是因為烏魯木齊機場天氣原因導致航班長時間延誤,但在機場的體驗卻是相差甚遠,陳女士向《最后一公里》客戶端反映了該問題,并為建設大美新疆,對烏魯木齊機場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
陳女士作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新疆人,她說:“我很愛自己的家鄉,很希望新疆能夠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快速發展,但這些基礎管理和服務方面如果不改善,會影響和制約新疆的發展,影響外界對新疆的信心和直觀印象。”
一問:市區晴天,機場有霧,是否選址需要更科學考量?
“今天的烏魯木齊市區晴空萬里,但是到了機場卻大霧彌漫。對于市區和機場的感受會產生誤判,從而并未意識到機場會由于大霧耽誤行程。一直以來,烏魯木齊機場的遷址問題討論過很多次,若每年冬天都遇到這種情況,是否有必要重新討論?”陳女士說到。從《最后一公里》客戶端了解到,此次由于地窩堡機場大霧,導致進出港航班大面積延誤,已經持續四五天,每天滯留數千旅客,早在兩年前也遇到過類似情況,可以想象這種“常態”會導致新疆失去多少印象分?錯失多少機遇?
陳女士說,就在來烏的當天,收到一條上海朋友的微信,大意是:妻子今日從上海虹橋飛喀什,早晨6點出門,烏魯木齊機場無法降落,幾經輾轉,備降庫車,18時才降落烏市,再起飛去喀什,一帶一路殊為不易!
二問:航班延誤,為何不提早通知?
據陳女士介紹,她本是乘坐12月1日15時左右的航班飛往北京,14時左右到達機場,因同行朋友要托運行李,在兩個柜臺排長隊之后,被告知該航班在另一處托運行李,在這之前卻無任何提示和通知,白白排了兩次長隊。等到了被告知托運行李的柜臺,不見任何工作人員,柜臺封閉,也不見任何提示。辦理登機大廳座位有限,大量乘客滯留,因為不知何時起飛何時能辦理,許多乘客不敢遠去,有些只能席地而坐。其中不乏老人和帶孩子的母親,陳女士說讓人看著心里很不是滋味。
陳女士和朋友只好消費找座位,幾個小時過去,仍沒有任何通知,只得一次次跑去詢問。在過安檢時,其他幾位乘客遇到同樣問題,直言體驗糟糕。
陳女士告訴《最后一公里》客戶端,第一次聽到關于去往北京航班的廣播通知是在等待了五個小時之后,告知該航班預計22時起飛。
“如果因為天氣原因,不能按時起飛,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基本服務不到位,會消磨大家的耐心并耽誤很多事情,而做到這一點其實一點不難。”陳女士說,一對80多歲的夫婦,在機場滯留五個多小時,也因為沒有明確通知,她女兒只能一次次往返柜臺處詢問。
三問:極端天氣持續多天是否有應急處理?
對于航站樓的提醒服務、管理、疏導跟不上的問題,陳女士說:“南航在烏魯木齊算是最大的航空公司,不但航班晚點通知應該跟上,對于滯留的乘客是否有應急處理和疏導服務”。過安檢前和過安檢后,都有大量乘客滯留,但很少看到機場工作人員。諸如上述提到的老人孩子等特殊人群,在座位不夠的情況下,是否該啟動應急服務?對其他乘客是否也該有起碼的解釋?
陳女士還提到此前她在烏魯木齊機場乘機遇到的問題,烏魯木齊登機需要過兩道安檢,因為安全起見可以理解,曾乘坐早晨7點多的航班,人非常多,外面的安檢兩個口,導致乘客在第一道安檢前擁擠不堪,不少乘客面臨誤機危險。第二道安檢,卻人為設置障礙,管控乘客,其實完全可以讓乘客自覺排隊,工作人員只需對即將晚點的乘客疏導即可,“結果就是該疏導的沒有疏導,不該疏導的強行管制,工作人員自己也很累,秩序卻更加糟糕。”
四問:乘客滯留超長時間,是否該提供食宿服務?
在北京首都機場,當晚晚點,便將乘客拉到周圍的酒店,提供休息場所;此外白天晚點,趕上飯點也有提供餐食。烏魯木齊機場,晚點五個小時以上,根本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服務,所以不知這方面是否有應對措施?什么情況下會提供以上服務?
五問:機場網絡WiFi卻用不了?電源插座寥寥無幾?
陳女士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對于網絡要求較高。“我從北京飛往烏魯木齊時,雖由于烏魯木齊大霧航班也晚點了,但是在北京的機場里,WiFi網絡、手機信號、電源等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我的工作正常進行。可是在烏魯木齊的機場里,我連了WiFi卻無法登錄,且一到烏市,4G網絡瞬間變成3G網絡,速度很慢,而到了機場,更是時斷時續。因為有落差,這樣的體驗實在有些糟糕!”
六問:烏魯木齊的機場餐飲費用非常高,究竟為何?
一份抓飯108元,一碗面92元,一杯茶水差不多60元,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的“天價餐”想必早有耳聞,對此,陳女士也是深有感觸:“10月從烏返京時,在機場吃了一份很普通的早餐,就要消費68元,有些驚訝,就是一碗粥、一個蘋果、幾個小饅頭、一份小菜,這些在北京也就十幾塊錢,而烏魯木齊機場的消費在全國機場來說也是很貴的,究竟為何如此之貴?”
七問:出租車不規范,應該如何解決?
機場、出租等,這些都是外地人形成對新疆第一印象最直觀的服務。此前亦有媒體報道機場的出租司機宰客行為,引起市民強烈反響。陳女士也曾遇到過類似情況,有一次要去昌吉市區,從距離上來講比烏市更近,但司機普遍不打表,問了幾輛出租司機,一個比一個價格高,從80元到120元不等,因為涉及回程問題,不打表倒也可以理解,但昌吉作為離機場這么近的城市,價格是否可以規范?
到昌吉的大巴,雖然已開通,但是找不到任何停車標志和每趟車發車間隔。這些細節看似很小,但是反映了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務理念,非常直觀,也會直接影響大家對一座城市甚至對新疆的印象。“幾次在烏市乘坐航班,都遇到外地乘客抱怨烏市機場管理和服務水平,作為新疆人聽了也不是滋味兒,機場人員很辛苦,但乘客不會考慮這些,他們只會從直觀感受和印象評價一個城市”,陳女士告訴《最后一公里》客戶端。
“一帶一路”戰略的構思,把新疆推上重振絲綢之路的大舞臺,角色之重,責任之大,機遇之佳,前所未有。新疆要起到橋頭堡的作用,這是值得每一位新疆人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陳女士告訴《最后一公里》客戶端,“希望新疆越來越好,從機場、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和服務細節方面更要提升,機場是新疆的門面,這里是給那些從外地來的乘客最直觀感受的地方,如果一遇到天氣不適便癱瘓,對外地來投資或旅游的人來講,恐怕將對這些理念產生懷疑,甚至會動搖信心。”陳女士還提到,這些服務方面的改善,還會大大降低矛盾的激化。
晚點8個小時后,陳女士的航班終于起飛,原定18時左右抵達的航班,終于在凌晨2點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