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著名作家高曉松對妻子坦白要離婚,理由是,和她在一起生活不快樂,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創作空間。
2015年4月,河南一年輕女教師的一封辭職信引發熱評,辭職的理由僅有10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7月,東海縣石湖鄉黨委書記冒惠萍辭職,出任另一大型上市公司副總裁。
以上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
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勇敢掙脫現有體制、規則、關系或者習慣的束縛,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流浪,在這個物質日益豐裕的時代,如此隨心隨性。它就像戴望舒筆下那位丁香一樣的姑娘,神秘,純潔,深知我們內心深處的向往。
我們去騎行,去征服險峰,去美麗的地方享受風光,去機遇更多的城市漂泊,在魔獸爭霸中跳脫塵世挑戰三界,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各種新生科技……年輕的我們時刻準備著流浪,也被這個安逸的時代鼓勵著隨時迎接這位丁香姑娘的魅惑挑戰。
然而上世紀50年代的年輕人呢,他們的青春是怎樣的呢?
“我沒有想過安逸的生活。我只是想把我的汗水揮灑在屬于我自己的舞臺上……我想有自己的選擇……”
這是電影《青春激蕩的歲月》里年輕舞蹈老師沈平的臺詞。
多么正常合理的要求。然而對于她的未婚夫喻大華來說卻變得無法理解。對于建國初期的很多保守人士來說更成了晴天霹靂。
沈平迅速上了輿論頭條,成為眾矢之的。
這于現時代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悲劇中的更悲。還有什么比不能做自己更讓人抓心撓肝的呢?又有什么比阻止一個善良人去做自己更荒唐的呢?
然而影片中整個沈平事件的始終,沒有誰對誰錯。沈平在胡耀邦同志的幫助下,最終守住了自己的夢想舞臺。
這也并不意味著沈平成功了,喻大華或者張笑非失敗了。
因為,在流浪中進行自我探索,并不是所有青春的主題。
50年代,新中國雖已實現和平,但國家久經戰亂,已經千瘡百孔。尤其很多地方饑荒連年,糧食成為整個國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地域遼闊土壤肥沃的東北頓時成了開荒積糧的首選之地。1955年,北京團市委召開第三次團代會。胡耀邦在會上號召“青年人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開發邊疆,建設邊疆,到那里安家落戶。”
(《青春激蕩的歲月》影片中胡耀邦號召青年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同年6月,年僅23歲,畢業于清華大學的楊華與另外幾人向北京市團委遞交申請書,并很快組織了60人的墾荒隊去往北大荒。
(漠河以北,胡耀邦和喻大華、周安生、蘇小樂等在地圖上尋找那遙遠而陌生的目的地。)
(喻大華喜歡在未婚妻沈平跳舞時為她彈琴伴奏。但即將離開的他既帶不走鋼琴,也帶不走堅持追求舞蹈夢的沈平。預備結婚用的紅被面被撫平、疊好,放進行李箱,重逢對他們來說,如同北大荒的天地一樣遙不可及。)
(墾荒隊開拔前在北京火車站)
時代價值選擇上的正確性所帶來的榮光并沒有掩蓋基層建設生活的艱難。隊員們很快便被來自環境、精神、情感方面的挑戰所包圍。周安生病重,不得不離開北大荒,而堅持留在北京追求舞蹈夢的沈平,成為報紙頭條批判人物,陷入了時代抨擊與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沈平第一次察覺到,留在北京,她不僅失去了大華的琴聲伴舞,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為保護沈平和周安生,胡耀邦拍案而起)
(為救同伴,喻大華陷入沼澤地犧牲了。大家在荒原上誦讀《共青團之歌》,告慰逝者,勉勵同行之人。)
喻大華犧牲了。他只是現實中在墾荒建設中犧牲的眾多青年之一。
很多愛情再無重逢了。而這也只是現實中因新中國墾荒建設而遭遇的悲痛之一。
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青春理想依然堅定。一批又一批墾荒隊員來到北大荒,他們初衷不改,攜手并進,勠力同心。更多青年受到感召,去到江西、安徽、大西北、大西南,將自己的青春熱血揮灑在更多蠻荒之地。那里沒有看客,沒有觀眾,沒有鮮花和掌聲,更沒有彪炳史冊萬古留名。
他們留下的,只有可讓后輩人循跡而行的無名腳蹤,只有可以供養百姓肚腹的禾麥青蔥。
(圖為北大荒今昔對比圖)
“我總在想,我、你,我們這輩人,注定要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積貧積弱的國家奉獻我們的一切。等到我們的下一輩,他們再來享受我們創造的這些……”
這是影片《青春激蕩的歲月》里喻大華對沈平說的話。那是他們在北大荒的第一次重逢,也是最后一次重逢。他沒能讓沈平留在北大荒,但他理解她,理解她的堅持,因為他又何嘗不向往指尖在琴鍵上跳舞,四圍流淌美妙音符的生活?
但是,他更理解他們的祖國。
追憶50年代的青春,驚訝于它內心的質樸與純真:
你若籬落疏荒,我們怎敢流浪?
附:
胡耀邦同志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不過,這位領導的扮演者卻是一位從未涉足嚴肅政治人物的喜劇演員王寧。
王寧是開心麻花簽約演員,在《索馬里海盜》《烏龍山伯爵》《夏洛特煩惱》《廢柴兄弟》等劇中塑造了諸如“張老師”“謝蟹”“袁華”“許之一”等一系列深受年輕觀眾喜愛的喜劇人物。
(圖為情景喜劇《廢柴兄弟》中王寧。右為王寧)
王寧透露,為塑造好這個人物,自己也下了不少工夫。他本身是左撇子,為要學會用右手吃飯,自己買了幾包瓜子,天天練習用筷子夾瓜子。
劇本中胡耀邦的大段臺詞也非常多,而每場戲試演前,王寧幾乎都不需要看劇本,臺詞已經亂熟于胸了。
(圖為片中王寧扮演的胡耀邦與孩子們在一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