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光傳》鄧加榮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劉國光,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在他60多年的經濟研究工作中,參與了許多重大經濟理論的探討和一些決定改革開放前途命運的重大決策。鄧加榮著的《劉國光傳》為大家走近這位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經濟學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作者通過深入細致的采訪,用平實樸素的文筆,生動感人的敘事,從劉國光的人生經歷、經濟思想、人格品德三方面忠實地呈現了劉國光“為國分憂,積厚流光”的精彩人生。
傳記真實地呈現了劉國光精彩的人生經歷。傳記較為客觀地記錄了劉國光童年紀事、青年求學、壯年成就、耄耋憂思的九十余年的人生歲月,讓讀者見證這位德高望重的經濟學大家感人的人生足跡。傳記作者鄧加榮和劉國光年齡相近且有著共同的時代見證經歷,這使他能夠細膩地體察到劉國光的心理活動。傳記通過深情的人生感悟及大量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引用,傳情達意,使讀者能較好地走進不同人生階段的劉國光的內心世界。傳記還附有多幅珍貴的圖片,如童年時期與家人的合影、少年時代留影、改革開放以來歷史性訪問及重要會議的留影等。通過這些鮮為人知的影像信息使讀者對劉國光的有著更加形象、直面的認識。
傳記飽滿充實地體現劉國光影響深遠的經濟思想。歸納總結劉國光在八十歲之后對國有企業改革、效率與公平、改革方向和方法反思、新自由主義批判等領域的關注和深刻思考。上世紀50年代,面對國民經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與挫折,劉國光從社會主義再生產問題、發展速度與比例問題、積累與消費問題和固定資產再生產等角度深化社會主義擴大再認識。其中,為了闡述擴大再生產的發展速度,劉國光創建一系列模型。這套模型被國內外學術界稱為“劉國光經濟增長理論”。改革開放以來,劉國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計劃與市場關系這個基本問題進行了探索和論述,較早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和目標模式的形成做出了前瞻性貢獻。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過熱現象和政策性通脹勢頭,劉國光敏銳地洞察到并提出為改革創造相對寬松環境的理論和政策主張,以整頓經濟秩序、治理通脹、有選擇地深化改革的思路。他的這一思路和觀點的正確性已被1988年后的經濟過熱和宏觀調控成效從反、正兩方面予以證實。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為了使國民經濟走上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道路,劉國光提出了我國經濟必須實現經濟體制和發展戰略的“雙重模式轉換”,為兩個根本性轉變決策作出了先行的論證。“雙重模式轉換”的思想,實際上后來被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的文件采用,即“兩個根本轉變”的提法和論斷。通過對傳記的閱讀,不難發現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時閃爍著劉國光的思想火花,而這些思想火花對于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傳記作者鄧加榮是經濟學教授。因此,他能夠準確地提煉了劉國光的主要經濟思想,能夠對劉國光經濟思想有著專業的解讀。所以,傳記不是簡單地記述劉國光的經濟思想,而是把這些理論的來龍去脈放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歷史過程,并輔以精到的點評。這種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立體地展現了劉國光為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出了可貴的理論性探索,充實飽滿地反映劉國光經濟思想的積厚流光。
傳記鮮明地彰顯了劉國光的高尚品德,在過去九十余年的人生歷程中,劉國光經歷過舊中國的流離顛沛,經歷過異國他鄉的刻苦求學,參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多次可貴的理論探索。在每一個人生的重要歷史階段,劉國光都本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承擔為國分憂的歷史使命感,譜寫出精彩的人生。2010年,劉國光被授予“世界馬克思經濟學獎”。
《劉國光傳》內容豐富,較為全面和生動地記錄了劉國光“為國分憂,積厚流光”的精彩人生經歷。展示了他耄耋之年不忘初心筆耕不輟的長者風范,使一位忠于馬克思主義事業、為國分憂的經濟學大家的生動形象縱橫時光,躍然紙上。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