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旺
評判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主要是看格調。叢文俊說,格調是書法最高價值標準。格調高的書法作品有書卷氣,雅致?,F在的一些書法展覽,作品跟風現象嚴重,許多面目雷同。這種面目雷同的書法,即使取法再高,人們也會有審美疲勞,也就顯得俗。只有風格與眾不同、給人面目一新的作品,才顯得雅,格調才會高。
關于字帖范本的問題,叢文俊認為,人們選擇范本范圍之狹窄是束縛書法發展的瓶頸。比如甲骨文,范本有限,所以大家寫出的甲骨文書法面目接近,有的人甚至寫成了“甲骨美術字”。前不久評
出的第五屆書法蘭亭獎,竟然沒有一件甲骨文書法入展,原因是來稿中的數件甲骨文作品沒有一件沒有錯別字。中山王鼎銘文因裝飾性太強,制作的痕跡多,書法的藝術性弱,也不被評委看好。還有,現在許多寫楚簡的人,沒有把味道寫出來,原因是看完整的楚簡范本機會少,創作時大多是查字典。寫秦簡和漢簡的情況也差不多。秦簡和漢簡出土的數量其實很大,但人們創作時只看到睡虎地等幾個簡。取法的狹隘限制了書法創作的多樣化。
要真正讀懂范本。叢文俊說,時下許多人對碑帖范本理解不透,如臨寫晉唐小楷,原碑一般是不打格的,一打格就缺乏書法的藝術效果。還有,一些人在臨習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等經典時,也不搞懂其文字內容、不熟悉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沒有讀懂帖的表現。
陳海良對書法創作的觀點是,創作就是要寫出自己的面目,要做引領風尚的弄潮兒,形成自己的“自留地”。如今的“展覽體”風格是不良導向導致的結果。抄襲別人的風格、章法等,沒有主見,沒有學術高度,是不道德的行為。歷史上“三大行書”,風格迥然不同,各成體系,這就是創作。
在談到書法學習的途徑時,陳海良說,書法無秘訣,除了“練”就是“膽”。“練”就是要下苦功夫臨帖,把根基打牢,所謂聰明人做最“笨”的事。“膽”就是要有膽識,講策略,別人的風格不要模仿,要與眾不同,所謂做人要直、為文要曲、為藝要不老實。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