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中國家庭,操持家務的是婦女;可是到廚師界一看,絕大多數廚師可是男的。女人做廚師,尤其是中餐廚師,容易么?
不容易。26歲廣州女子高曉(化名)一心想當大廚,還考了廚師證。然而她還沒邁進這一行的門檻,就碰壁了。今年年中,高曉應聘一家酒樓的“廚房學徒”遭拒,高曉認為,對方性別歧視,而酒樓堅稱有用工自主權,拒絕高曉與性別無關。
孰是孰非,也許一場官司能夠證明。目前,高曉起訴這家酒樓的案件正在廣州市海珠法院審理,已經兩次開庭,答案不久揭曉。
男人干得了 我也干得了
廣州女孩高曉大專畢業后,輾轉干了幾份與廚師不相關的工作,但心里一直想當廚師。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做飯,周圍人對她的手藝也很贊賞,激發了自己當職業廚師的愿望。于是去年下半年,高曉報名參加兩個粵菜培訓班,在扣、蒸、炒、煎、燜、泡之間,四個月后她取得了“廚師證”———中式烹調師的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今年6月28日,高曉看到廣東惠食佳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惠食佳”)在網上發布的招聘,自覺符合“廚房學徒”崗位的要求,于是根據招聘廣告上的指引,次日下午到惠食佳的一家分店應聘。一名工作人員告訴高曉,回去等消息。可兩個小時后,高曉就接到電話,被告知人已招滿。
過了幾日,高曉卻在網上發現,惠食佳的招聘廣告依然存在,于是打電話過去詢問,對方表示,廚房不招女性。又約半個月后,高曉看見惠食佳仍有招聘廚房學徒的廣告。只不過,招聘要求的第一項做了修改,明確規定應聘者為“男性”。
此后一周內,高曉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多次向惠食佳的工作人員表達,男人干得了的工作,自己也干得了。但對方都表示,廚房不要女的。以上談話,高曉均有錄音;而惠食佳招聘網頁,高曉也進行了截圖,在律師的指引下,到公證機關公證過。
一“怒”之下,高曉將惠食佳起訴至海珠法院,認為惠食佳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中有關公民享有平等就業權和用人單位不得歧視女性的規定。
今年9月17日,該案第一次開庭。惠食佳方面稱,事實上惠食佳的廚房內有女性員工,也沒有對廚房員工進行性別限定的規定,沒有通知高曉進行面試,“不是性別原因”,“而是依法行使自主用工權”。
同時,據高曉的代理律師轉述,惠食佳方面還表示,傳統粵菜酒樓廚師及學徒會形成傳統的師徒關系,所以是否錄用應聘者需要通過廚師及領導同意,酒樓在招聘過程中具有自主選擇權。
但高曉和其律師對酒樓方的說法并不認同,認為自主選擇權是有限的,明確規定只招男性,就是性別歧視。
身高170厘米
她說廚房的事都能勝任
惠食佳方面向法院提交了一些證據,其中有一份《廚房學徒崗位職責說明》以及崗位部分員工的工作照。照片一共有四張,員工們分別在搬運成箱的餐具、推送一摞摞的食材,以及清理廚房設備等。
然而,由于照片中的員工都是男性,這在高曉眼里,是酒樓的廚房被男性壟斷的證明。為此,她也“擺拍”了四張照片,角度和內容與酒樓提供的四張照片幾乎相同。照片里,高曉表情輕松,或搬送著兩箱飲料、幾十個疊在一起的餐盤,或清理著油煙設備。
身高約170厘米的高曉說,這些照片只想證明,她可以勝任廚房學徒的崗位,如果崗位對體力有要求,那也應該注明“不適合身材瘦小者”,而不是偏要將女性排除在外。“事實上,很多女性常年從事這樣的工作,只不過她們是在家里做免費工作,而且不僅要做飯,還要洗衣、拖地、照顧老人孩子等,這個時候就很少人會說女人不適合做體力活。但是當女性想進入更高階的大酒店,從事更高薪的崗位時,卻連門檻都不能進入,這是很不公平的。”
12月7日,高曉和惠食佳的案件第二次開庭。高曉希望“這次開庭會有一個對女性友好的判決出現”。
“約飯”省人社廳廳長未果
在打官司期間,高曉又在許多招聘廚師的信息上發現,有類似“僅招男性”的限制。她給相關人社部門寄過舉報信,有部分企業被“勒令整改”。但高曉覺得這是不夠的,性別歧視幾乎沒有代價,企業就不可能真正改正觀念。
于是,作為一種姿態,高曉向廣東省人社廳廳長林應武發出一封邀請函,要求對方來吃她做的飯,證明女性也可以當大廚。快遞記錄顯示,邀請函寄到了。但是省人社廳廳長并沒有給高曉回復,高曉對這一結果倒并不失望,甚至有些意料中。
業內討論
中餐廚房 讓女人走開?
多位不愿具名的大酒樓廚師稱,廣州大酒樓的廚房里,點心部和西餐部的女工作人員還是占一定比例的,但是在中餐部,女性可謂“百里挑一”。在他們眼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有的酒樓認為女性不適合廚房工作,招聘時很少招女性,二是廚房工作太辛苦,很多女性也不愿意從事這行。
“最起碼你要能掂起你面前的鍋吧。”一名從業20多年的大廚認為,廚師工作對身體有要求的。這也是讓高曉最反感的理由,約170厘米的個頭,高曉認為自己能干一切男人干的活。
而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女性自己本身不愿意從事中餐廚房的工作。“工作時間太長,每天九至十個小時很正常,過年什么的很少休息。”一名大廚說,珠三角地區相對還好一點,像潮汕地區,尤其是私人酒樓,加班加點的現象太平常了。
此外,有廚師認為,廚房里女員工較少,可能與生理原因也有關。剛進入中餐廚房的人員,一般從較低的崗位做起,比如高曉應聘的“廚房學徒”。這些崗位與水洗打交道比較多,例如“水臺”的崗位,更是要宰殺生鮮等,“手成天泡在水里。”
對于酒樓在招聘廚房工作人員上,是否會偏向男性,有的廚師坦言,“肯定會有一點點,除非(女性)特別有天賦的”。
案例
就業性別歧視 她們在對抗
2013年第一起就業性別歧視案立案
2008年正式實施的《就業促進法》里對就業性別歧視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第一起就業性別歧視案件在2013年才出現,這是因為案由中沒有就業歧視這一條。事實上,首例案件也是經過近1年的波折,才成功立案。
案件是山西籍女大學生曹菊(化名)訴北京巨人環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曹菊稱在應聘該公司文職的時候,遭遇性別歧視。法庭上,被告放棄了辯護權,與原告達成協議,給原告3萬元作為反就業歧視專項資金。
2014年第一起原告勝訴的就業性別歧視案
2014年,杭州又出現了一起就業歧視案件,與曹菊案以調解結案不同,這次法院直接判原告勝訴,這是大陸首例。案件是女大學生黃蓉(化名)應聘杭州東方烹飪學校的文案崗位,遭到拒絕,遂將企業起訴至杭州西湖法院。最終法院認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業權,賠償其2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