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懷助困赤子心
——記大門鄉王溝村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溫曉科
溫曉科,男,32歲,秦州汪川人,2010年3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秦州區市政設施管理處干部(辦公室主任),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任雙聯行動大門鄉長官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現任大門鄉王溝村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自全區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溫曉科同志心懷兒時對農村的質樸感情,深入王溝村扶貧助困一線,通過實干促進駐村幫扶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在救助大病農戶和培育致富產業等方面得到了幫扶村干部及農戶的肯定和好評。
沉身農村助成長 貼心援助大病戶
作為一名普通的年輕黨員干部,溫曉科同志剛開始對扶貧工作的宗旨、任務、目標等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需要做些什么;深入到貧困村、貧困戶家中能幫些什么,能夠具體為農村做哪些工作,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還比較模糊。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親身參與、落實貧困村每一項幫扶措施,并吸取借鑒個人掛職大門鄉長官村黨支部 “第一書記”的農村工作經驗,不但使他個人受到了教育和成長,思想上對精準扶貧的認識也進一步得到深化。他逐漸認識到,駐村幫扶就是要沉下身子,去群眾家中坐到炕上、拉起家常,仔細看、認真聽、多思考,真正了解貧困村、貧困戶實際需要什么,自己能為他們脫貧致富幫些什么以后再去努力落實。建檔立卡是精準扶貧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今年夏天他和工作隊隊員避開農戶三夏農忙時節的勞作時間,積極主動串門入戶,逐戶逐人采集信息,起早摸黑扎實開展貧困戶基本情況精準建檔,邊學習邊向群眾耐心講解精準扶貧政策,客觀準確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了解農戶實際需求和發展意愿,構思脫貧致富打算。
在工作期間,溫曉科把睡熱炕、拉家常、同勞動作為駐村工作最大的樂趣,與村干部和農戶打成一片,建立了良好友誼。他還時刻關心關注著王溝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全力以赴解決一些貧困戶的燃眉之急。王溝村貧困戶王玉平的小兒子王瑞輝在娘娘壩中學九年級上學期間突發疾病,高燒不斷,確診為白血病,突如其來的病情和高額的醫療費用讓王玉平全家不堪重負,仿佛和天塌一樣。為了幫助因病致貧的王玉平家庭,溫曉科在駐村工作間隙,晝夜不停往返奔波城鄉之間為王瑞輝籌集治病費用,上門拜訪商家企業尋求捐助,多次聯系民政、扶貧、醫保等部門爭取政策救助,倡議所在單位、雙聯同事和村民募捐,通過團委微信平臺、天水晚報、天之水網、天天天水網等新聞網絡媒體向社會募捐,借助政策爭取精準扶貧貸款,目前已籌集醫療費用近20萬元,王瑞輝骨髓配型成功,已在外地醫院實施了骨髓移植手術,正在術后觀察治療。王玉平對他感激的無以復加,但溫曉科從未表功喊累,他還經常開導王玉平,“我這點跑路的事不算什么,你是‘頂梁柱’要打起精神、抱好希望,好好給孩子看病,人在什么都在,貧困壓不垮我們的脊背!”。同時,他正在為王家溝大病致貧戶王亮亮家爭取辦理社會救助補助資金。原單位同事都問他為什么這么操心費力辦事,他說:“我憑著良心做了該做的事,幫了需要幫的人”。村里的群眾都這樣評價他,“從城里來的年輕人像小溫這樣樸素和熱心的不多了”。
緊貼村情實際 培育富農產業
王溝村下轄王家溝和蘇河兩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全村408戶1930人,精準扶貧戶218戶1000人,貧困人口達51.81%,主要經濟來源為小麥、玉米、菜籽、馬鈴薯等農作物種植及外出務工收入。近年來,在雙聯單位市煙草公司的幫扶下,王溝村農耕道路、村級陣地、村路及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初見成效,但受貧困人口基數大、集體和村民經濟基礎薄弱、村民種植養殖技術低及外出務工后勞動力匱乏等制約,脫貧工作難度很大,溫曉科掌握了這一情況后,和村干部、駐村工作隊一起反復認真研究探討產業培育工作思路。針對王溝村氣候濕潤、雨水充足,較為適合中藥材種植的實際情況,著重從培育苦參、野生榛子、大棚蔬菜三項種植基地,同時鞏固發展核桃種植產業這些方面創路子、下功夫。
首先,借鑒村內黨員干部種植經濟藥材的成功經驗,通過流轉100余畝土地改良原農作物,先期種植百畝苦參園,惠及農戶57戶,精準扶貧戶44戶,增強群眾種植信心,逐步引領、帶動、推廣群眾種植藥材,逐步打造中藥材產業種植基地,實現試點產業轉型目標。其次,溫曉科在現場勘查王溝村閑置荒蕪土地時,發現山林中野生榛子生長較為茂盛且荒坡較多,他留心通過網絡查詢、咨詢榛子的食藥用價值、市場行情和種植技術,提出了在2016年計劃采購榛子樹苗栽植和當地野生榛子樹移植的方式人工種植榛子產業發展建議。此外,他在于蘇河村民交談中,針對土地面積較少,川地比重較大、交通便利,村內氣候濕潤且雨水較為充足,群眾發展大棚蔬菜的意愿也較為強烈的情況,提出了適宜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的產業思路。他和工作隊員通過與村民協商,2016年擬試建設蔬菜大棚40座,通過逐步逐年增加資金投入,擴大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力爭實現建設蘇河大棚蔬菜產業園目標。在養殖產業發展方面,根據王溝村精準扶貧戶中身體殘疾、體弱多病、大病纏身人員比重較高,無法參與較高強度地體力勞作的實際,進一步發展資金投入相對較少、不需要太多人力投入的獺兔養殖業,即適合王溝村脫貧致富實際,又滿足了身體殘疾精準扶貧戶的實際致富方式和要求。在駐村期間,他還積極向農戶宣傳新的種植觀念,聯系舉辦核桃種植技術培訓,努力讓村民按照科學的方法管理養護村內現有500畝核桃,促進核桃樹的生長速度,爭取早日掛果取得效益。在溫曉科和駐村工作隊干部、村干部及群眾的心中,王溝村致富產業藍圖已逐漸展開,甩掉貧困帽子的希望也即將實現。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通過精準扶貧駐村幫扶工作的錘煉,溫曉科同志的黨性修養、工作能力、宗旨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我們年輕同志們都應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懷一顆赤誠之心、牢樹一名黨員信念、謹記一身工作重擔,就不會沒入渾噩度日、無所作為的洪流,就會自然而然的踐行“三嚴三實”精神,就可以稱之為一名合格的青年黨員干部。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