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小說散文 > 正文

    張家川縣召開“文學現象”座談會

    張家川縣文學事業從不寂寞,更多的是有廣闊的創作源泉與挖掘潛力。近年來,張家川文學的異軍突起,讓更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身處關山懷抱的張家川,關注與張家川相關的文學作品,關注張家川作家群,關注與張家川文學現象有關的一切事物。

    11月26日,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王元中、天水民俗學者、天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子偉、天水師范學院文史學院文史學者劉雁翔等嘉賓,應邀與張家川文學界就“張家川文學現象”進行了交流和座談。座談會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薛林榮主持,張家川縣文聯主席馬浩瑜、張家川縣作協主席馬國強在主席臺就坐,張家川縣文學愛好者40余人參加了交流座談。

    王元中教授在張家川文學現象的闡述中,明確地表達了對張家川文學的關注和期待,他認為張家川文學的聲名鵲起,除了部分突出的代表人物之外,更顯現出了良好的整體特質:一是優秀的寫作者其寫作都有著較為明晰和極具特色的對象選擇;二是優秀的寫作者其寫作之時文體建構的相對自覺。同時也存在一些足以引起作者們警覺的問題:首先是優秀的寫作者和優秀的作品數量還太少,盲目的、隨意的寫作者較多。其次是雖然幾位優秀寫作者已經初步找到了一些較具潛質的寫作礦脈,但從總體上講,目前大多數作者的寫作取材范圍還較為狹窄,個人經驗的表達還難以獲得有效的提升,具體對象的描述還無法擴展至更為廣泛的群體指涉層面,產生某種富有意味的象征或隱喻的功能。除卻極個別的寫作者之外,張家川的寫作者的寫作大都表現出了一種平穩有余而變化不足的特點。“近些年來,張家川和文學之間的關系空前地密切了起來。這種密切,有兩方面的具體表現:其一,對于張家川的頻繁文學化表現。這一方面主要的內容構成,一是以三次筆會為契機,隨著不少外地作家走進或有意識地對于張家川關注的增多,關于張家川的文學寫作日益增多;二是以穆斯林文化精神根脈的追尋為線索,一些文學大家如張承志等,不斷對張家川與穆斯林文化的宗教和精神意義予以積極的表現,其名著如《心靈史》、《西省暗殺考》等都對張家川有不同程度的書寫。其二,在甘肅,最起碼在天水,張家川突出的文學表現。喜歡文學的人多,投身創作的熱情高,這是張家川文學得以興盛的一個重要緣由。去年我曾參與了張家川舉行的一個主題征文活動的評獎工作,小小一個縣城,參加征文活動的作者居然多達三百多人。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數量并不必然代表質量,但考察一切活動的規律,一定的數量積累應該講肯定是一項活動質量得以提高的先在基礎。張家川有不少用功于寫作且其寫作業已形成了一定特點的作者,舉例如川宇、竇小龍、馬宏民、醒童、李景、閆喜峰等,在諸多的作者之中,李繼宗、楊逍和李彥周三個人的表現無疑要更為突出。李繼宗的詩歌創作質好量多,作品頻頻見諸各

    種文學期刊并不斷獲得各種獎項,其以優異的創作成績,2015年入選了第二批甘肅‘詩歌八駿’。楊逍和李彥周兩位作者,以小說寫作為其創作的主攻方向,近幾年來所寫作品也屢屢被一些重要的文學刊物所推介,顯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王元中教授同時還對張家川文學隊伍寄予了厚望。

    詩一般的語言,將文學提升到了詩一般的境地。李繼宗認為:“寫作是一次相遇”。如今躋身甘肅省第二屆詩歌八駿的李繼宗,依舊在自己的場院里與自己熟悉的每一件事物進行著對話。結合自己多年的創作歷程,他談了自己寫作期間的兩點體會:一是寫作不能計劃,有人寫作需要沉淀,可自己覺得瞬間寫的東西反而比沉淀的東西要好;二是寫作要有距離感,太熟悉了反而寫不出來。

    作為張家川文學80后的領軍和代表人物之一,李彥周認為張家川文學在經歷幾代人的努力之后才有了文學現象這一說法,而文學現象的形成有著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多的文學愛好者可以騰出時間來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榜樣的力量,文學創作是需要榜樣的;三是張家川地域的特殊性。諸多因素,激發了文人的創作情懷,使得他們總是有話想要說,也希望在這方面有所建樹。同時他認為張家川文學依然存在問題,首先是真正從事文學創作的隊伍還很小,其次是相互的交流相對較少,第三是缺少世界眼光。因此,他對今后張家川文學創作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一是縣域內的文學愛好者要多交流,二是使張家川文學成為一種氣候,三是建立相關的獎勵機制。李彥周說:從文學到文學現象,成長不易。

    在寫作的路上,張家川80后的代表作家楊逍,結合自己的寫作心路,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文學寫作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自信到自信,從榜樣的帶動到自我的努力,80后的本土年輕作家們都在各自的文學道路上推介著張家川文學,使得張家川文學現象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由于缺乏有力的推介平臺和獎勵機制,缺乏專業的評論家,讓張家川文學無法呈現更好的發展勢頭,但是自己仍然會把寫作堅持、堅守到底。楊逍堅信:只有寫下去,便是寫作最大的意義 。

    一直從事詩歌和散文創作的馬浩瑜來說,她在自己的文字王國里,悄悄地生根、發芽、開花直至結果,逐步成為張家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馬浩瑜認為:文學是一條通向遠方的路。對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張家川文學,她仍是滿懷信心,《關山文藝》的成功創刊和發行,讓張家川更多的寫作者及其作品被外界熟知,很多人因為寫作而相遇,讓張家川文學成為一種受外界矚目的現象。然而張家川文學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堅持走下去,堅持寫下去,才有可能讓張家川文學這一現象在文字的國度里結出累累碩果。

    當天的座談會上,聽完王元中教授及部分作家代表對張家川文學現象的分析和見解之后,張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薛林榮也對張家川文學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張家川今后要加大對“非虛構文學”的創作支持力度,將張家川文化自覺投入到“關山文化”之中,經過幾年時間打造,形成一批真正有份量、有質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文學作品;縣文聯要繼續做好文學創作的扶持和文學作品的推介,激發文學創作的內生動力;縣域內的文學創作者要多與外界交流,拓寬張家川文學視野,擴大影響力。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