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上牌樓門。
混元宮牌樓。
玉泉亭。
玉泉觀全景。
元代磚雕。
明朝間隔扇菱花格心窗戶。
元代磚雕。
明·趙孟頫草書詩碑。
玉泉觀位于天水市秦州區天靖山麓,毗鄰城市中心,是天水市城區重要的人文旅游景點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玉泉觀始建于唐代,宋末時遭毀,元代初期重修。歷元、明、清三代的擴建重修,形成一處擁有89座建筑的大型道教宮觀。觀內殿宇巍峨,碑石林立,古柏遍布,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玉泉觀歷來以宏大的古建筑群著稱隴上。整個建筑依山而建,沿山腳而上,逶迤半山,建筑布局以道教規制分布。在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上坐落著宏偉的玉皇殿、三清殿等七座建筑。在觀東、西、南的崗巒、土埠、山坳里坐落著規模較大的祭祠、廟堂、泉亭和碑廊等。在現存的89座大小建筑中,明代建筑5座,清代建筑61座。其中建于晚清時期的周、托公祠十分精美,是由兩大院落16座建筑構成,屋面采用了歇山、懸山、硬山、勾連搭等不同屋面頂式,梁架用材碩大,木構件上有鏤雕、浮雕,其建筑規模和建筑風格的完整性為國內罕見。
玉泉觀現存歷代碑石58方,石碣11方,磚雕34方。其中元代碑石5方,石碣11方,磚雕34方,明代碑石9方,余為清代及民國時期碑石。在眾多的碑石中,尤以元代鐫刻的四面道流碑極為珍貴。該碑四方形,碑身高1.58米,寬0.53米,碑額高0.8米。碑刻內容分別是“元世祖皇帝褒封制詞”“全真祖宗之圖”“全真道傳道錄”和“祖師五篇秘語”。碑石字跡清楚,保存完整,記述內容珍貴,被國家、省內文物專家譽為“國寶”碑石,其內容涉及歷史、政治、宗教、書法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文物文化價值十分重要。更有元代著名草書書法家趙孟頫草書詩碑的大氣雄渾和元代磚雕的粗獷精美。
古樹是活的歷史見證,其樹齡對研究觀宇的歷史起著一定的參考作用。玉泉觀現存古樹50株,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的40株。其中樹齡在1000年至1500年的7株,500年至900年的19株,500年以下24株。其中既有梁志通道長手植形態獨特的“辮柏”,又有至死不渝凄美愛情傳說的“夫妻槐”,它們都是玉泉觀古樹文化的特色。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玉泉觀則是西北地區道教發展的重要圣地。與道教有關的漢代盧真人,唐代呂洞賓,元代梁志通、張三豐,清代馬一元等都與玉泉觀發展史息息相關,其神秘、神奇的傳說故事已久為民間流傳。
再次走入玉泉觀,松濤翠柏環繞,神秘而寂靜,一座座仙橋蜿蜒直上,今日的殿堂重換色彩,陣陣暮鼓和悠揚的鐘聲訴說著幾度滄桑。玉泉觀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在天水這座歷史古城熠熠生輝。
記者 李小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