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華北地區重霾范圍連續擴大 每天增6個北京面積

    2015年12月22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2015年12月22日,北京天安門廣場。 視覺中國 圖

    連續3天,中國北方霧霾的程度繼續加重,灰霾面積雖然沒變,但重霾范圍卻繼續擴大。

    環保部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12月2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灰霾面積為66萬平方公里,重霾(重霾就是空氣相對濕度小于等于80%,且能見度小于2公里)面積達到56萬平方公里。而20日時,灰霾面積為66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為47萬平方公里;再往前一天,灰霾面積為56萬平方公里,重霾面積為36萬平方公里。

    按照北京市1.64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計算,相當于重霾每天增加6個北京大小的面積。

    截至22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7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48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天津、邢臺、保定、德州、新鄉、濮陽等18個城市出現嚴重污染。

    面對日益擴大和加重的灰霾、重霾,相關城市先后啟動預警響應。截至目前,北京、天津、邯鄲、廊坊、邢臺、辛集、德州、衡水等8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聊城、濮陽等13個城市橙色預警,濟寧、焦作、運城等18個城市黃色預警,秦皇島、太原等5個城市藍色預警。

    總結近幾次重污染天氣的應對經驗后,環保部進一步完善了部內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機制,“

    環境保護部成立了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由部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各相關司局和監測總站、環科院、衛星中心等技術支持單位參加,特別是集合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專家團隊,為重污染天氣的應對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環境保護部應急辦負責人介紹說。

    針對此次嚴重污染天氣,環境保護部組織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十幾家國內一流科研單位組成專家組共同進行研究分析。

    專家組通過對京津冀核心區域2+4城市預案實施情況進行初步評估,認為北京加強機動車控制、天津加強工業排放控制、河北加強工業和燃煤控制,周邊省市也啟動了高級別的減排措施,有效減緩了污染程度。根據督查抽樣數據初步估算,各地應急減排量將達到30%左右。

    “這次重污染天氣的應對措施,做出了充足的提前量,像北京市提前24小時紅色預警,對延緩重污染的速度和強度都有明顯的效果。”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說,“區域的聯防聯控,有針對性的控制污染源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據數值模擬評估結果,此次北京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污染物的減排量約30%左右,周邊省份綜合應急措施對污染物的減排量約25%左右。

    “依據多年監測建立起來區域的排放清單,通過模型模擬,可以看到北京市從19日7時紅色預警開始,到22日0時,PM2.5下降比例約在20%~25%之間。”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程水源說。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