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七彩秦州 > 秦州快報 > 正文

    秦州區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亮點(綜合篇)

     注重節日宣傳策劃新主題  選樹秦州好人凝聚正能量

    2015年,秦州區突出節日節點宣傳,挖掘節日傳統內涵,賦予節日時代意義,以節日節點為平臺,以身邊凡人善舉和秦州好人為重點,精心策劃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年初安排部署,制定具體方案,分月組織實施,做到節節有宣傳主題,月月有活動開展,季季有好人選樹。

    12122166_638002

    “三八”婦女節策劃“賢女孝媳好婆婆”主題評樹活動。區婦聯組織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尋找身邊“賢女孝媳好婆婆”活動,評樹表彰“十佳賢女”、 “十佳孝媳”、 “十佳婆婆”、 “十佳最美家庭” 40名。區外宣辦牽頭,對評選活動跟蹤報道,對評選出的典型,在媒體開設專欄,集中宣傳展示,彰顯巾幗風采,傳播道德新風。

    “五一”勞動節策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主題宣傳活動。區工會牽頭評選表彰先進勞動者40名,區外宣辦全程宣傳報道評選工作,在天水日報制作專版,在區級媒體開設專欄集中宣傳展示先進事跡,開展宣傳先進、學習先進勞系列活動,提進取之神、鼓實干之勁、盡奉獻之責、造發展之勢。

    “五四”青年節策劃“無悔青春·放飛夢想”主題演講大賽。區委宣傳部牽頭,協調指導區文廣局、團區委制定方案,設計場景,舉辦普通話朗誦演講大賽,通過初賽、復賽、決賽,評選獎勵先進個人16名,在秦州廣播電視臺開設專欄全程展播,在網絡媒體制作視頻專題宣傳,展示青春風采,激發工作活力。

    “六一”兒童節策劃“花兒在陽光下綻放”主題活動。區文明辦牽頭,區教體局具體負責,組織中小學校舉辦“少兒藝術節”,開展“金種子·美德少年”評選表彰活動,評選表彰“金種子·美德少年”50名,建立美德少年榜、舉辦事跡報告會、上美德教育課,在媒體開設專題集中宣傳,用身邊鮮活事例教育引導青少年踐行道德操守,爭當美德少年。

    “七一”建黨節策劃“先鋒者之歌”主題評樹宣傳活動。結合區委“七一”表彰活動,對評選出的80個優秀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和基層黨組織事跡,策劃開設“先鋒模范”、“基層堡壘”等宣傳專題,在媒體推出系列報道,舉辦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弘揚先鋒模范精神,講好秦州故事,凝聚秦州力量。

    “八一”建軍節策劃“軍民魚水情誼深”主題宣傳活動。區雙擁辦牽頭,評選表彰雙擁工作先進個人、集體125個。區外宣辦組織媒體開設“軍民魚水情誼深”宣傳專題,集中展示先進事跡,對全區開展的表彰、慰問及“書畫、文藝進軍營”等系列活動深入宣傳,促進軍民共建,奏響雙擁和諧樂章。

    20150930_8d436061e5f6516c601e8bY9wlsBC7g3

    九月份,圍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突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主題,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青年南北路、解放路創建國旗一條街,舉辦演講比賽、書畫展、文藝演出,走訪慰問抗戰老兵和復退軍人,為抗戰老兵頒發紀念章,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唱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教師節策劃“園丁禮贊”宣傳主題,對全區評選的200多名優秀基層教師,在媒體開設專欄集中報道,在各學校利用櫥窗、校報深入宣傳,弘揚最美基層教師風采,唱響園丁贊歌;紀念孔子誕辰2566周年,策劃“學國學、誦經典”主題,舉辦紀念孔子誕辰“儒風墨韻·美麗天水”書畫作品展,在中小學校開展“愛我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策劃“秦州好人”評樹宣傳主題,突出道德模范、優秀志愿者、文明和諧家庭、干事創業青年、扶貧攻堅標兵、先進基層干部、最美基層教師、最美醫生護士等凡人善舉,開展“學習身邊好人·弘揚善行義舉”活動,推動“十個十”秦州好人評樹宣傳常態化,評樹宣傳凡人善舉和身邊好人精彩故事100多人(個),在媒體開設“身邊好人”專欄,每月一批分批集中展示,在街道社區、鄉鎮設立善行義舉榜和孝道紅黑榜分期分批展示,利用道德講堂巡回宣講,年底舉辦命名表彰大會,營造好人好報、崇德向善的價值導向,用好人文化引領社會思潮,用好人精神凝聚社會正能量。

    力量聚合、媒體融合

      打造“秦州櫻桃國際紅”、“李廣杯國際射箭邀請賽”兩個外宣品牌

    2015年,秦州區對外宣傳工作深入挖掘秦州歷史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采取力量聚合、媒體融合的方式,組織相關部門主動宣傳,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傳播,整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區內媒體和區外媒體,全媒體、全方位、多渠道宣傳,著力打造“秦州櫻桃國際紅”、“李廣杯國際射箭邀請賽”兩個外宣品牌。

    1441692685578

      融合平面媒體和立體媒體

    注重深度、權威報道,在甘肅日報制作《“秦州大櫻桃”靠什么闖出“互聯網+”時代“大名堂”》、《“李廣杯”國際射箭邀請賽落幕》等專題報道300多篇(條),在天水日報策劃推出“秦州大櫻桃”和“李廣神箭”系列主題宣傳,制作今日秦州專題16期,在天水晚報策劃李廣故里、射藝文化、文化旅游等系列宣傳,擴大平面宣傳的影響力,提升品牌宣傳的權威性。發揮網絡、電視的宣傳優勢,策劃設計賽事網頁,分設射藝文化、李廣簡介、新聞動態、賽事規程等專題,制作“關注‘李廣杯’射箭賽·射箭與天水的淵源”系列專題,集中宣傳展示;在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百姓·絢麗甘肅》欄目制作“天水秦州李廣杯國際傳統射箭邀請賽”四集系列專題《秦州盛會》、《射藝競技》、《弓箭結緣》、《友誼棉長》,《紀與錄》欄目播出《李廣故里 射藝結誼》——天水李廣杯國際傳統射箭邀請賽紀實;在天水電視臺《行游天水》欄目策劃推出《龍城天水 演繹五彩射箭文化》、《國際健兒龍城開弓》、《射箭高手云集 添彩李廣故里》等系列專題宣傳,通過主流媒體的權威發布,形成聲勢,擴大影響。

      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

    在抓好報刊、電視、互聯網宣傳的同時,注重運用新媒體,一方面策劃制作《秦州櫻桃國際紅》、《天水秦州“李廣杯”國際射箭邀請賽開幕》等語言生動、圖文并茂的專題,一方面組織人員現場隨拍隨編,利用天水在線微信公眾平臺、天之水文化傳媒微信公眾平臺、天水在線微博集中發布,引導廣大微信、微博和QQ用戶利用圈子、個人空間相互分享轉載,日點擊量達100萬次以上,收藏、分享、轉發量每天30多萬次,搭建起快速、高效、準確的傳播平臺,形成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相互融合、優勢互補的品牌宣傳格局。

    6630582881071974079

      融合區內媒體和區外媒體

    市區聯合聯動、搭建工作平臺,搞好協調服務,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和省級媒體深入采訪采風,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媒體推出《秦州櫻桃映山紅 踏青采摘正當時》等深度報道稿件21條。“李廣杯”傳統弓射箭邀請賽的宣傳中,吹響媒體集結號,邀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26家媒體80多名記者,推出《甘肅天水:國內外50支代表隊國際傳統射箭邀請賽比“準頭”》等深度宣傳稿件百余篇(條),新浪、搜狐、網易等知名網站紛紛轉載,形成從中央到省市聯合聯動、同氣同聲的宣傳陣容。推介會和賽事結束后,區外宣辦分別編印《“秦州大櫻桃”新聞宣傳資料匯編》和《中國·天水秦州第一屆“李廣杯”國際傳統弓射箭邀請賽新聞宣傳集錦》,在天水在線、秦州新聞網開設專欄,對各級各類媒體刊發的宣傳稿件集中展示,增強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融合媒體宣傳和社會宣傳

    堅持媒體宣傳和社會宣傳同步同聲、同頻共振,突出社會宣傳造勢,聘請天水籍明星、央視秋晚欄目總導演郭霽紅公益代言秦州大櫻桃,利用名人效應提升“秦州大櫻桃”的知名度。“李廣杯”射箭邀請賽的宣傳,制作賽事宣傳折頁5000多冊,宣傳天水歷史文化定位以及與射藝的歷史淵源;在高速公路沿線以及天水火車站、飛機場周邊制作宣傳牌10多塊,在城區重點路段精心設計、制作道旗宣傳和LED屏宣傳,做到社會宣傳版面簡潔、主題鮮明、內容集中,全力打響“羲皇故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人文天水——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隴上江南——宜游宜業宜居生態家園”的外宣品牌。

      微電影接地氣  拍好人傳播正能量

    秦州區著力實施“凡人善舉天天看”微電影拍攝工程,堅持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把視角和鏡頭對準廣大群眾,注重挖掘凡人善舉,拍攝群眾身邊的精彩故事,拍好人傳播正能量。

    1441644760318

    依托區廣播電視臺,開設微電影欄目《法治時空》和《印象秦州》,成立微電影拍攝組,聚焦“凡人善舉”、最美天水人、雙聯工作、田間地頭、農村院落等,用真實的鏡頭、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為廣大群眾還原“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推出《山梁上的生命速遞》、《特別的婚禮》、《一天》、《我的愛人》、《七月驕陽紅似火》、《假警察真詐騙》等34篇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微記錄電影。紀錄鄉村醫生工作與生活的《山梁上的生命速遞》獲得天水廣播影視獎三等獎,《特別的婚禮》獲二等獎;拍攝道德模范朱召梅的微電影《一天》獲得甘肅省網絡杯微電影大賽一等獎。

    e37623025_13c617e373bg85_blog

    動員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掀起微電影拍攝熱潮。天之水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拍攝的展示秦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微紀錄電影《秦州小曲》在甘肅衛視播出;天之水公司與蘭朝傳媒公司合拍,反映空巢老人生活、弘揚孝道的微電影《時間都去哪了》和展現都市情感生活、促進家庭和諧的微電影《姍姍來遲的愛》在天津臺、山東臺、陜西臺、天水臺播出;天之水公司與旅游衛視合拍的微紀錄電影《秦韻流千古》以秦州小曲為切入點,展示秦州豐厚歷史文化資源,在央視網、旅游衛視、愛奇藝網等平臺播出。江南映畫公司拍攝,反映鄉村生活的微電影《鄉村奇緣》和《大山的一天》在天水臺播出。天水秦隴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策劃拍攝的6集系列微紀錄電影《秦州手藝》,完成第一集《斫》和第二集《髹》的前期拍攝,正在進行后期制作。

    非遺:傳承保護+產品+產業

    秦州區按照“傳承保護+產品+產業”的思路,加大非遺傳承保護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研發非遺產品,開發非遺與文化旅游融合的商品,扶持壯大非遺傳承保護企業,培育形成文化產業,打造特色品牌,促進非遺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

    1443674729201

      加強非遺傳承保護

    依托區文化館,成立了非遺保護中心,配備專人,建立健全非遺檔案,規范非遺保護工作。組建非遺保護委員會,指導非遺工作。在各鄉鎮及街道設立22個非遺保護傳習所,加強非遺傳承人培訓和隊伍建設,全區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35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20人,促進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對天水泥塑、荷包、紙制作、風箏、根雕等面臨瀕危消亡的非遺項目采取拍攝音像資料、收集實物、派人專學等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成立秦州小曲、嗩吶、皮影、秦腔、黑社火等202支業余表演團,舉辦“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知識進課堂”活動,依托伏羲文化旅游節、西交會、蘭洽會等平臺,舉辦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關中——天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民間民俗匯演等活動,在媒體開設“文化秦州”專欄,對全區非遺保護項目推出專題系列報道,不斷擴大影響力。

      研發特色非遺產品

    注重發揮市場作用,開發特色非遺產品,飛天雕漆工藝在成功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基礎上,加大雕漆產品開發,將中國傳統漆器工藝與時代氣息相融合,采用金漆鑲嵌、磨漆出顯、平磨螺鈿、堆鼓彩繪、脫胎、刻漆、堆塑貼金、雕漆嵌玉等“八大裝飾工藝”,生產包括《百子圖》、《富貴長春》等系列座屏,《金陵十二釵》、《群仙祝壽》等系列圍屏,《四季花鳥》、《四美圖》等系列掛屏以及花瓶、茶酒具、桌柜、首飾盒、手鐲等工藝品等在內的1500多個花色品種,部分產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人民大會堂、同濟大學等國家有關部門及省、市單位收藏陳列。2015年創新研發的實用型雕漆精品生產線技改項目被列入本年度全國絲綢之路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成立鄉村記憶博物館和天水雕漆博物館,設置“詩禮傳家館”、“農耕文化館”、“耕讀人家館”和“童趣體驗館”五個展廳,展廳兩側為動態展演區和特色文化產品展示區,大小展品1500余件,全面展示全區非遺保護情況、非遺產品研發和文化產業。突出對天水絲毯織造技藝、泥塑、竹雕、古琴制造等非遺技藝的傳承研發,開發吳氏女紅荷包、趙氏泥人、“浡云齋”竹雕、“熊氏古琴”、春風集團羊絨圍巾、“詩圣萍蹤”寫生、《伏羲廟》磚雕等地域特色鮮明的非遺產品,著力打造秦州非遺產品品牌。

      培育形成非遺產業

    積極實施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和文化產業發展改革專項資助資金項目,采取政策指導、項目爭取、金融支持、以獎代補、評比創優、宣傳推廣等措施,扶持壯大以非遺保護項目為主的文化企業。推薦飛天雕漆、新天絲毯、景晟軒漆藝等龍頭企業參加全國特色文化產業項目評選,申報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飛天雕漆技藝依托天水飛天雕漆工藝家俱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生產研發,近幾年完成省列、市列新產品開發科研項目十余項,生產的“古飛天”牌漆器為甘肅省名牌產品,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國家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和銀杯、全國漆器行業“漆花杯”金獎和銀獎、輕工部優秀出口產品“金龍騰飛”獎,企業產值達1.2億元。天水絲毯織造技藝主要依托天水新天絲毯有限公司進行生產制作,產品銷售日本、上海、北京、敦煌、西安、新疆、西藏、蘭州等地。天水古琴制作技藝依托天水市古琴研究院進行生產創作。天水市古琴研究院現有從業人員17人,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人。產品已銷往北京、蘇州、新疆等大城市。發揮骨干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對梁寶寶、熊氏古琴等非遺傳承人的政策指導和扶持,成立工作室、作坊和中小型經營、加工、銷售網點,加大對木雕、竹雕、古琴、泥塑等非遺產品的研發制作,創作剔雕工藝品“天地開寶照,日月風水明”以及熊氏古琴、木雕仿古家具、泥塑、陶藝等倍受市場青睞的非遺產品,使木雕、古琴、泥塑等非遺技藝在保護開發中得到傳承創新,逐步形成“技藝傳承+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的非遺傳承保護模式,有力地推動了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

    百姓舞臺群眾唱戲  傳播文明弘揚新風

    秦州區著力搭建百姓大舞臺,舉辦主題文化活動,弘揚先進文化,傳播道德風尚,引導群眾開展積極健康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城鄉文明程度。

    001ZLQO0gy6QokS3c0W32&690

    創辦西關、移動公司、東關、東十里等百姓大舞臺展演點,組織區文化館秦劇團、賈家寺秦州小曲藝術團等246個民間藝術團隊,精心策劃主題,組織編排節目,開展新春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舉辦“傳承文脈、見證文明”非遺主題展示展演活動,組織秦州小曲、嗩吶、鞭桿舞等民俗展演,展示秦州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充分發揮百姓大舞臺“弘揚文化  傳播文明”的作用,按照“把高雅藝術送下鄉,把民俗文化帶進城”的思路,策劃組織“走基層·送文化·惠民生”基層文化巡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美麗鄉村行文化送鄉親公益演出、“文化親民·幸福鄉親”歡樂送鄉村等系列活動,組織專業演出隊伍和業余藝術團隊,到鄉鎮農村巡回演出,把優秀文化、傳統美德、道德典型以及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編排成文藝節目,用生動活潑形象的藝術表現形式,弘揚先進文化、傳播道德新風、解讀惠民政策。同時,在開展的文化活動中,動員、組織農民群眾扭秧歌、唱社火、表演節目,元旦、春節和伏羲文化旅游節等重大節日節慶,組織農民群眾到城市廣場、百姓大舞臺演唱演出,多次組織天水鴻盛社秦腔臉譜、秦州夾板舞、秦州鞭桿舞、秦州皮影藝術、秦州黑社火等傳統技藝和曲藝進行原生態展出和表演,“秦州黑社火”和“秦州鞭桿舞”還到陜西省演出,城鄉廣場舞、社火展演、小曲及秦腔演奏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城鄉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不斷增強,城鄉群眾文明素養不斷提升。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