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甘肅:創新模式促進金融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

    原標題:創新模式促進金融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

    楊泉

    全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啟動以來,“給誰貸、怎么貸、怎么用、怎么收、怎么管”是各地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清水縣近1.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僅有30%的會經營,可以將專項貸款用于脫貧致富項目,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但還有40%的沒有經營能力,容易造成貸款閑置浪費或改變貸款用途,還存在安全風險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清水縣以“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方式,在全省率先啟動“政府+銀行+龍頭企業+貧困農戶”的金融支持精準扶貧試點工作,積極探索破解無經營能力但有貸款需求的貧困戶無項目、難致富和產業基地好、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融資難“兩難”問題,確保貸款放得出、收得回、用得好、見實效。

    創新模式聯結企業農戶。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縣上確立了“農戶貸款+帶資入股+就業分紅”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用最簡便的方式確保符合條件的精準扶貧戶得到免抵押、免擔保、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小額信用貸款。堅持“自愿互利、市場導向、因地制宜”的原則,從15980戶農戶中篩選出有勞動能力參與企業就業、自愿出資入股的33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把精準扶貧貼息貸款5萬元通過帶資入股分紅的形式參與到實力較強、發展前景廣闊的華盛農業、天潤菊香、喬治民豐、宇新牧業和華胥農業等5家龍頭企業,建立起以貧困戶為核心、以扶貧效益為關鍵的扶貧開發利益聯結和互助合作機制,企業對帶資入股貧困戶勞動力優先安置就業,并對5萬元的入股資金按照每年不少于4000元進行分紅。

    拓寬渠道幫助農民增收。這種金融扶持創新模式可以從五個方面拓寬貧困戶的增收渠道:第一,不論盈虧,企業都要按照每年不少于4000元對帶資入股的貧困戶進行分紅,增加了貧困戶股本性收益;第二,通過龍頭企業對貧困戶實施土地流轉,使貧困戶從土地資本中增加收入;第三,帶資入股貧困戶勞動力優先安排到企業就業,月工資不低于2200元,增加了勞務收入;第四,龍頭企業通過給貧困戶提供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扶持壯大特色產業,收購農產品,有效解決農產品銷路難、價格低的問題,進一步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使貧困戶通過農產品銷售增收脫貧;第五,通過政府貼息,農戶免除了正常貸款利息,增加了利息收入。

    建立機制保障貸款安全。為確保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放得準、用得好、收得回、見成效,縣上制定了《清水縣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使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企業帶動型貸款,由審計、財政等部門每季度對入股資金流向、使用情況進行一次專項督查,督促企業規范使用貸款,按季度兌現分紅;由金融部門對龍頭企業存款賬戶進行監管,對大額支付或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支付及時預警。一旦發現龍頭企業將貸款用于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無關的支出或違規使用資金的,由縣財政局終止貸款并提前收回本息。同時對帶動型貧困戶貸款,采取第一書記、村書記、村主任、村文書、鄰居5人簽字證明的監督方式,由龍頭企業采取足值有效的抵押或質押的方式進行擔保,并承諾入股資金必須用于發展縣域特色優勢產業和農產品原材料的購入,必須按時足額支付貧困戶帶資入企收益、按期償還入股貸款,無論盈虧必須保證向貧困戶每年支付不少于4000元的分紅,有效保障了群眾利益。

    清水縣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農業產業扶貧工程,建立健全各項獎補政策,引導產業大戶、致富能人、互助協會、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帶動農民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多種模式拓展金融扶貧渠道,促進了金融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縣共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0243戶5.121億元,其中無經營能力、參與企業帶動的3334戶1.667億元貸款,已全部到位并入股5家龍頭企業。(作者系中國工商銀行甘肅省張掖分行行長助理,掛職清水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