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堅持與醫生的精湛醫術下幸運出世的陽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通訊員供圖
曾被建議引產,幸得媽媽不放棄,以臍帶連接母體維系供氧與供血方式熬過手術迎新生
剖開產婦子宮,取出胎兒,在臍帶還連接著母體、由母體維系供氧與供血的胎兒身上執行開胸手術,放出壓迫胎兒心臟的心包積液,然后再剪斷臍帶——12月7日,先心寶寶陽陽出生了,他的新生有著雙重意義:從孕育他的媽媽體內娩出,以及擺脫致命的先天性心臟病陰影。
日前,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胎兒心臟病外科手術,這在全國范圍內也是首例。據介紹,更多類似案例的胎兒因為母親與家人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在醫學建議下直接引產。陽陽33歲的媽媽李某此前沒有想過,由于自己的執著,會讓孩子成為這一個特殊的“首例”。
■新快報記者 通訊員 郝黎 楊頌德 靳婷
醫生曾建議引產 高齡媽媽不愿放棄
“醫生,求您幫我看看,是不是一定要引產?”11月27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心臟科醫生岑堅正被一名短發孕婦拉住,后者捧著厚厚一疊病歷,指著已經高高隆起的腹部,抱著最后一絲希望,顫聲問道。
僅僅一周前,33歲的高齡孕婦李某還在盤算著為期待已久的孩子購買學位房,沒想過自己會落到在掛不到專家號而“硬闖”新生兒心臟科診室攔下醫生求救的境地。
這是李某的第一個孩子。她說,懷孕期間,自己一切正常,能吃能睡,干勁還十足,孕期工作量不僅沒減少,反而有增加。定時做的產檢結果也無異常,她美滋滋地等待著新生兒的降臨。
對于即將降生的孩子,大學學歷的李某摩拳擦掌,打算在教育上大展宏圖。在胎兒31周時,她出于私心,提前多做了一次B超,試圖從醫生口中探得關于孩子性別的蛛絲馬跡,好為買學位房的事情準備。這個對孩子充滿期待的媽媽說,她覺得男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學位房要求也不一樣。
誰料,就是這一次“動機不純”的B超,發現了此前檢查一切正常的胎兒有異。她回憶說,B超醫生看了半個多小時,臉色還非常難看。感覺不妙的她忙問醫生是怎么回事。
B超醫生憂心忡忡回她:“胎兒心臟有一大腫物,你得趕緊找專業醫生確診一下。”李某聽了,強忍淚水,第二天便去深圳一家婦幼保健院檢查,結果提示“胎兒右心房有大腫物”。
“醫生建議引產,一聽我就崩潰了,腦子一片空白,但內心100%不想放棄!”李某說,畢竟與胎兒同呼吸共命運了7個月,怎么也舍不得放棄。
帶著僥幸心理,11月27日,她來到省人民醫院,含淚向先后接待她的岑堅正醫生、省醫心血管超聲專家潘微表達了欲留胎、不愿引產的愿望。
向國外專家請教 總結出胎兒手術方案
潘微親自為胎兒做了心臟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胎兒右心房有硬幣大小腫物,三尖瓣環已受壓50%,并出現心包積液,如果腫物進一步增大或心包積液增多,胎兒隨時可能在母體內喪命,或在分娩過程中死亡。病情已不容等待。
“寶寶在心臟腫瘤壓迫下,過血的三尖瓣環只余小小通道,再加上心包積液,寶寶的生命力、呼吸、血液、循環靠的是母體,一旦脫離母體,寶寶自身循環根本撐不了。也就是說,產后切除腫瘤不可行。” 省人民醫院院長、心外科主任醫師莊建解釋說,經過向美國、奧地利專家請教,決定在產時帶臍帶為胎兒手術,也就是在剖腹取出胎兒時,臍帶不剪斷,直接手術。
不過,手術技術難題大,僅美國有少數幾例罕見的胎兒心臟腫瘤治療文獻報道,手術成功率僅60%-70%。“手術風險再大,也要搏一搏,求醫生救治胎兒。”家屬的決心堅定了專家們的決心。
特寫
媽媽為他提供氧氣血液 “修”完心后再分娩
12月7日,莊建帶領50人團隊,親自主刀對胎齡32周的心臟病胎兒實施產時子宮外胎兒心臟外科救治手術。首先順利完成孕婦剖腹、胎兒脫離子宮操作步驟。
這時,胎兒臍帶還連著母體,莊建主刀,胎兒正中開胸,打開心包,放出約40ml清亮的心包積液,解除了積液對心臟壓迫。在確保有效緩解胎兒心臟受壓情況后,剪斷臍帶,分娩出胎兒。另一專家立馬接手,在10秒內完成早產新生兒插管,整個手術過程僅45分鐘。
出生后第二天,待早產的新生兒順利從胎兒循環轉為生后血液循環后,專家又為其切除右心房腫物,并結扎了動脈導管,修補缺損的右心房。病理結果顯示心臟腫物為血管瘤,良性。到此,李某夫婦才放下心來。
出生后,父母給這名幸運的寶寶取了小名叫“陽陽”,像小太陽一樣。他出生時體重2.2公斤,12月29日已長到2.5公斤。
潘微介紹,小陽陽的心臟結構良好,恢復比較快,目前在院檢測其心臟大小、結構非常好,只要不再長腫物,將與一般孩子無異地正常健康成長,但仍需要保持觀察。
延伸
高齡產婦孕育先心寶寶風險更高
醫生提醒二孩時代產檢更重要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二胎時代”來臨,“70后”、“80后”是二孩生力軍,大于35歲即高齡的孕婦在短期內勢必增多,高齡生育對母親和胎兒的風險明顯上升。專家介紹,廣東現有出生缺陷醫院監測顯示,從發生率來看,排在廣東圍產兒出生缺陷前五位的疾病是:先天性心臟病、多指(趾)、G6PD缺乏癥、唇/腭裂、馬蹄內翻足,前五位病種占廣東省圍產兒出生缺陷的59%,其中,胎兒先天性心臟病排在首位。
“今年由各級醫院轉診,最后確診的先心病胎兒有800多例。”昨日,潘微透露,35歲孕產婦胎兒心臟畸形風險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莊建表示,高齡孕產婦應當按時產檢,通過產前篩查診斷干預胎兒心臟畸形。他同時安慰說:“也不必談虎色變,不要過度引產。”他透露,目前先心患兒整體死亡率已降到0.37%,八成以上患兒通過手術或介入治療可獲得根治。
專家表示,國內首例胎兒心臟病外科手術的救治成功,開啟胎兒期救心時代。“我們呼吁不要輕易放棄有先天性心臟問題的胎兒。不要過度引產。”潘微表示,以先天性心臟病來舉個例子,種類很多,非常嚴重的、容易致死的或者導致出生之后無法治療病例是少見的,而且容易篩查得出來,這種一般專家會建議放棄。
“隨著二孩時代來臨,我們建議孕產婦,要到專業醫院按時產檢,早診早治。”莊建透露,省醫已開設心臟母胎醫學科和心血管產科,針對性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和心臟病產婦保駕護航。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