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天水文化產業路駛入更多“私家車”

    03-B

    辦網站、拍電影……這些曾經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事情,如今在一些天水人手中成了“小生意”。在不斷提速的天水文化產業快車道上,“私家車”日漸增多。

    歷史悠久且做工精湛、遠近聞名的甘谷麻鞋,隨著長途跋涉、走南闖北的甘谷商人走出甘谷。上世紀九十年代,甘谷麻鞋由家庭手工作坊轉向工業化生產開始市場化運作。2005年,一家專門制作麻鞋的現代企業“大漠行”麻編鞋業在甘谷縣成立。“大漠行”吸收中西方企業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將純手工工藝與機械化、傳統工藝與現代加工技術相結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為國內專門從事麻編工藝制品研制開發和生產的出口型企業,把麻編這個古老的民俗文化傳統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小麻鞋”真正成了“大產業”,麻制品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迅猛發展。

    1397113953286_3

    漢唐陶藝

    甘谷“大漠行”鞋業由手工作坊轉變為現代企業,這僅僅是我市民營力量給力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目前,以漢唐陶藝、飛天雕漆、“大漠行”麻鞋、鴛鴦玉器為代表的一批傳統民營企業,逐步成為我市民營文化產業的骨干企業,起到龍頭帶動、文化引領的作用。

    這些民營文化產業以獨特的文化產品為依托,迅速拓展傳統文化領域,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凝聚力與影響力,傳統民營文化產業的歷史責任也由維持生計逐步演變為肩負文化傳承與助推經濟發展的雙重責任。傳統民營文化產業在發展壯大后,逐步成為我市文化產業的骨干,推動了全市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去年以來,先后成立了15家文化企業,這些民營企業在發揮各自優勢,開發文化旅游產品的同時,積極參與全市文化經濟產業開發建設,為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據統計,我市年收入1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58家,有6家和9家企業先后進入全省民營企業30強和100家骨干文化企業。

    20090912222645857

    飛天雕漆

    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策的支撐。“關中—天水經濟區”、“一帶一路”的提出,使文化企業立足科技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推進與教育、科技、休閑等產業的聯動發展,更為民營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活力。省、市兩級政府用于文化產業的專項資金、貼息扶持及政策引導,培植了民營文化產業發展的沃土,推動了文化業態的不斷創新。

    e37623025_13d370852ddg2_blog

    11110

    《秦州小曲》

    傳統民營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一些私人老板也紛紛“華麗轉身”,投入現代傳媒、文娛演繹、動漫游戲等一批新興文化產業。他們依托網絡平臺,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在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外,通過淘寶商城等渠道,推廣和銷售本地旅游產品及各類農副產品,大力發展經濟,傳播伏羲文化。

    aef32e44ad345982810fbed10af431adcaef849e

    《秦韻流千古》

    天之水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型文化企業,致力于我市民間民俗的挖掘,讓群眾享受文化愉悅的同時,收到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非遺電影音樂劇《秦州小曲》、文化專題片《秦韻流千古》受到觀眾好評。而秦州區的民間泥塑藝人何彥云帶著他的團隊,更是將泥人塑進了大上海。(本報記者邵蘭霞)

    文/天水日報  圖/天之水網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