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毛女》誕生以來,中國歌劇的創作發展與中央歌劇院密不可分。
如何創作中國歌劇,幾十年來,文藝界一直在不斷探索,中央歌劇院更是如此。其實,創作演出模式上的“土洋之爭”,由來已久,最后,是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精神:中西并存、分頭發展、殊途同歸,才使大家終于形成共識。1964年3月,根據中央決定,中央歌劇院一分為二,由歌劇團、舞劇團、民族管弦樂團等另外成立中國歌劇舞劇院,以實現分頭發展、殊途同歸的中國歌劇創作發展道路,而中央歌劇院的任務就是學習借鑒西方歌劇藝術,創作排演中國原創歌劇。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我有幸當面聆聽,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永恒的真理。人民就是觀眾,不為觀眾創作,終究會孤芳自賞。中央歌劇院在創作中一直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謳歌我們的時代。
近年來,中央歌劇院創作出7部原創歌劇,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其中有當代現實主義題材的《北川蘭輝》,有被譽為“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高度統一的”《我的母親叫太行》,有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辛亥風云》,也有童話題材的《山林之夢》,反映農民歷史夢想的《鄞地九歌》,反映寧波近代服裝工業和中國第一件中山服誕生的《紅幫裁縫》,還有少數民族題材的《熱瓦普戀歌》。
在學習歷史傳統方面,中央歌劇院于2009年率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上演《白毛女》,帶動了《白毛女》欣賞熱。我們在排演觀念上并沒有“土洋之分”,因為歌唱方法就是為了塑造、表達音樂戲劇人物形象。五幕十八場的演出,得到了觀眾的贊譽,現已成為我院每年上演的保留劇目。
在學習西方歌劇方面,我們選擇排演的大多是真實主義作品,如《鄉村騎士》《丑角》《托斯卡》《蝴蝶夫人》等。尤其是2014年演出的《費德里奧》、2015年演出的《托斯卡》,就是為創作《我的母親叫太行》而上演的。歌劇《托斯卡》中的嚴刑拷打一場中,人物的內心矛盾、痛苦、生離死別的藝術創作處理等,對《我的母親叫太行》創作非常有啟發。
真實主義歌劇對我們創作當代題材《北川蘭輝》在觀念上啟迪更大。上演瓦格納歌劇從《湯豪塞》《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中,我們學習到瓦格納是如何把意大利歌劇變成為德國歌劇,并使之成為歌劇創作的巔峰之作。瓦格納作品中的音樂戲劇、歌劇的革命理念、音樂主導動機、塑造音樂戲劇人物和劇情的超強能力等,對我院的創作起到了借鑒作用。
創作當代作品,其困難主要是現實主義作品的真實性使歌劇創作上容易受束縛,情節不易虛構,而且很多人物都是平凡中顯偉大,在戲劇上就容易落入平淡或假大空。為了創作《北川蘭輝》,主創人員深入到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隨后歷經一年半的創作、修改,終于在年度歌劇公共免費開放日的時候首演,觀眾反響強烈?!侗贝ㄌm輝》的創作完全從現實中提煉而成,既表現出羌族風格,也有刻畫人物劇情的宣敘調、詠嘆調和合唱。今年1月,我們對這部作品又進行第三輪大幅度修改和排演,爭取打造成一部當代題材的歌劇精品。
下一步,中央歌劇院還將計劃開展對中國戲曲的學習和創作,不斷繁榮創作。
中國歌劇發展不到百年,一直在不斷探索,呈現的是多元化發展方向。事實上,用什么樣的創作技法、什么樣的音樂語言、什么樣的唱法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表達出最關鍵的內容,而且要符合中國人的藝術審美特征,與我們的時代相結合,這,才是我們創作的目的。
(作者為中央歌劇院院長、指揮家)
《人民日報》( 2016年01月18日15版)
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