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師真跡 品書畫韻味
黃賓虹書畫作品展在天水市博物館隆重開展
1月15日,天水市春節期間的重大文化活動——《黃賓虹書畫作品展》在市博物館臨展廳隆重開展,80件(組)黃賓虹書畫作品真跡,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觀看,這是天水市第一次舉辦黃賓虹作品展。
這次展出的書畫真跡囊括了黃賓虹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的山水畫、花鳥畫、寫生稿、臨摹畫等,還有多幅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在地市級博物館舉辦這樣規模的書畫展在全國較為罕見。
黃賓虹(1865 年1月27日至1955 年3月25日),為近現代杰出國畫大師。他原名懋質,名質,字樸存、樸人、亦作樸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其原籍安徽歙縣,出生于浙江金華。他自幼喜繪畫,課余之暇,兼習篆刻。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24歲時赴揚州,師從鄭珊學山水,從陳崇光(若木)學花鳥。在他90 歲壽辰時,被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其作品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古畫微》、《畫學編》、《金石書畫編》、《畫法要旨》等,與鄧實合輯《美術叢書》并有輯本《黃賓虹畫語錄》。
他44歲后居住在上海30年,主要在報社、書局從事新聞與美術編輯工作;后轉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藝術學校的教授。他在74歲時從上海遷居北平,被聘為故宮古物鑒定委員,兼任國畫研究院導師、北平藝專教授。
他85歲時從北京返杭州,任國立杭州藝專教授。88歲時,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三次會議,與毛主席、周總理見面并交談甚洽。89歲時,由于白內障惡化,雙目幾近失明,但仍然作畫不輟,畫風一新。90歲時,被中國美術工作者協會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畫家”稱號。當年冬天,為毛主席作《南岳山水圖》國畫。91歲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被聘為中央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92歲時,當選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因病未參會。當年3月25日,在杭州逝世后舉行公祭并葬于杭州協山公墓,隨后其家屬將他的畫作悉數捐獻國家。
他繪畫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新安畫派疏淡清逸的畫風對黃賓虹的影響是終生的,六十歲以前是典型的“白賓虹”。他六十歲以后曾兩次自上海至安徽貴池,游覽烏渡湖、秋浦、齊山。江上風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貴池之游在黃賓虹畫風上的影響,便是從新安畫派的疏淡清逸,轉向學習吳鎮的黑密厚重的積墨風格。以此為轉機,黃賓虹國畫風格開始由“白賓虹”逐漸向“黑賓虹”過渡。自此以后,黃賓虹基本上從古人粉本中脫跳出來,而以真山水為范本,參考過去多年“鉤古畫法”的經驗,創作了大量的寫生山水,在章法上前無古人。
黃賓虹六十九歲至七十歲期間,從巴蜀之游開始,在繪畫上產生飛躍,從真山水中“證悟”了他晚年變法之“理”。這次證悟發生在兩次浪漫的游歷途中,便是傳說中的“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青城坐雨”指在1933年的早春,黃賓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濕透,索性坐于雨中細賞山色變幻,從此大悟。第二天,他連續畫了《青城煙雨冊》十余幅:焦墨、潑墨、干皴加宿墨。在這些筆墨試驗中,他要找到“雨淋墻頭”的感覺。雨從墻頭淋下來,任意縱橫氤氳,有些地方特別濕而濃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處而發白,而順墻流下的條條水道都是“屋漏痕”。當我們把這種感覺拿來對照《青城山中》,多么酷似 “雨淋墻頭”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樣的筆墨攢簇,層層深厚,卻是水墨淋漓,云煙幻滅,雨意滂沱,積墨、破墨、漬墨、鋪水,無所不用其極!
“瞿塘夜游”發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滬途中的奉節期間。一天晚上,黃賓虹想去看看杜甫當年在此所見到的“石上藤蘿月”。他沿江邊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著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著畫了一個多小時的速寫。翌晨,黃賓虹看著速寫稿大聲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實中虛,虛中實。妙,妙,妙極了!”至此,黃賓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長、最經常的繪畫主題,合渾厚與華滋而成美學上自覺之追求。
他七十歲后所畫作品,興會淋漓、渾厚華滋,達到新境界;喜以積墨、潑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層層深厚,氣勢磅礴,驚世駭俗。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逐漸形成的顯著特色。這一顯著特點,也使中國的山水畫上升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
他曾說,學習傳統應遵循的步驟是“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佳;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后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黃賓虹所說的宋畫,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荊浩、關仝、董源、巨然諸家在內。“宋畫多晦冥,荊關燦一燈;夜行山盡處,開朗最高層。”
在北平的十一年,黃賓虹完成“黑賓虹”的轉變后,又進行“水墨丹青合體”的試驗。用點染法將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綠厚厚地點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隱墨,墨隱丹青”,這是受西方印象派啟發,思以將中國山水畫兩大體系(水墨與青綠)進行融合的一大創舉。
他南歸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將金石的鏗鏘與夏玉的斑駁融為一體,畫面的朦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韻致,筆與墨一片生機,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反映這種國畫風格。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黃賓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其畫風與豐富多變的筆墨中,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并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
黃賓虹的繪畫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效應已顯示出來,而其藝術價值的顯現,又是全方位的。除其山水畫外,花鳥畫也境界不凡,書法成就更不能等閑視之;他還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其金石篆刻、文字學、考古學也頗有建樹。
在2016年春節之際,為了讓市民與前來天水市博物館的外地觀眾,度過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年,該館與浙江省博物館聯合在天水市博物館臨展廳舉辦黃賓虹書畫作品展,以表達對這位國畫宗師的紀念和敬意。
為組織這次展覽,天水市博物館從去年11月開始,便積極與浙江省博物館協調,經多次洽談后達成了展覽意向并簽訂了展覽合同。本月初,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市博物館館長李寧民親自組織展覽工作,由副館長高世華負責展覽的設計與布陳,由副館長管玉指導展覽畫冊《百年世匠黃賓虹書畫作品集》的編輯印刷,由副館長汪保全帶領專業隊伍奔赴杭州進行文物的接收,市博物館陳展部、保衛科在這批文物抵達天水后,加班加點布置展覽和文物保衛工作,按照預訂時間,準時展出。
本次展覽將于3月15日結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