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有關埃及金字塔的建成方式,盡管來自各學界的說法不勝枚舉,但至今為止,無任何一項獲得百分之百的證實,停滯在純理論以及假設階段。
由埃及、法國、日本等國科學家組成的遺跡創新保護研究所(Heritage Innovation Preservation Institute)近日稱,將收集彎曲金字塔(Bent Pyramid)中的放射性μ介子,以揭開4600年前的建造之謎。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道,遺跡創新保護研究所負責人、埃及開羅大學教授邁赫迪塔尤比(Mehdi Tayoubi)于17日說,研究團隊已于上個月在彎曲金字塔收集放射性宇宙粒子-“μ介子”,可望能解開這座于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魯時期所建造的金字塔之謎。
“μ介子(渺子,muon)”是自地球大氣層大量降落至地面的粒子,能輕松穿越空曠空間,但遇到堅硬表面物體可能會被吸收或偏轉。研究者若耗費足夠時間在一地探測μ介子,將可得知金字塔中空蕩或質地堅韌密致的區域,以了解金字塔內部環境,進而揭開其建成之謎。
遺跡創新保護研究所副總、開羅大學教授哈尼希拉勒表示,目前為止,金字塔的建筑理論仍無一種獲得證實,期望能運用新技術,確認、更改現今對金字塔的建成假設。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坐落于埃及代赫舒爾(Dahshur)的彎曲金字塔,為埃及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夫魯時期所建造,而由于它的奇特造型,在人類建筑歷史及埃及金字塔研究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文章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