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是首都經濟中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2015年前三季度,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北京文創產業增加值仍然實現13%的增長速度。
在21日舉行的“回顧十二五——首都文化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紹堅介紹,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從總量規模來看,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826.3億元,占地區經濟比重達到13.2%,是首都經濟中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2015年前三季度,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仍然實現13%的增長速度。
從文化創意產業的一些細分領域來看,北京在全國亦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2013年,北京圖書出版種類達到19.2萬種,占全國的52%;2014年,北京期刊出版種類為3053種,占全國的30.6%;2015年,電影票房收入31.5億,名列全國各大城市之首。此外,北京的文藝演出、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廣告會展等細分領域也均處于全國前列。
針對文化生產與消費脫節的問題,北京市創新供給方式,激活潛在需求,打造惠民文化消費季和文惠卡等平臺。惠民文化季迄今已連續舉辦三屆,消費人次從2654.3萬增至4857.4萬,成交額從52.3億元人民幣增至112.1億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文惠卡已經累計發放241萬張,簽約商戶累計2219家。
北京市文資辦設立了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政府投入8.5億元,吸引社會資本140多億元,撬動比達到1:16,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
在談及“十三五”期間北京文創產業的發展時,劉紹堅向中新網記者介紹,北京市將在五個方面有新舉措:一,力求拓展在京津冀層面上文創領域的合作;二,與金融機構合作,研發符合文創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三,將新的科技注入文創產業,創新表達方式;四,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加入到文創產業中;五是促進文化消費,拓展文惠卡的應用領域,實現文惠卡和更多商戶對接。
記者 劉文曦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劉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