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陜西民俗手藝人講“年味兒”:西安耍社火 白鹿原剪窗花

    編者按:還記得小時候掰著手指頭數日子,呼喚春節你“快點來,慢點走”,想到那時的春節,滿腦子都是年味兒:家家戶戶屋檐下掛滿了臘肉,大街小巷貼滿了對聯,全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看春晚……臨近過年,這些溫馨的、有趣的、難忘的回憶就一股腦兒地又冒出來。春節習俗源遠流長,各地不同,每個人都有濃濃的過年情結和不一樣的過年故事。這個冬日,人民網文化頻道推出春節特別策劃《最懷念的年味兒》,邀請各地知名作家、學者、影視大咖,以及有故事的民俗手藝人等,暢聊他們的春節記憶。今天,請大家跟小編一起,聽聽陜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態風箏傳承人張天偉、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劉惠霞最懷念的年味兒。

    動態風箏傳人憶50年代耍社火:掄“火流星”開道

    采訪對象:張天偉,78歲,陜西省一級工藝美術大師,陜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態風箏傳承人。

    78歲的張天偉是土生土長的古城西安人,張家原是清末至民國時有名的富商人家,在年少時那個小小頑童的記憶里,過年當然與美食和紅包分不開。“我家住西安東南城區開通巷23號,門口向南距城墻120米,是當時有名的張家大院,三進院子,后面是一大片花園、果園、魚池、花房等,大約一畝多地。早先西安城里有‘郭家的地,高家的房,張百萬的銀子拿斗量’的說法,說就是我的祖先。”

    “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后,父親會帶著哥哥和伙計,拿著很大的提貨籠子,去三原縣的德和生,我家經營的點心鋪子,提回來很多的點心,有一口酥、蓼花糖……細點心會裝在小巧的木盒里。那個一口酥的味道,真的入口即化,十分可口。”張天偉回憶到,“對門兒有個姓紀的廚師,每年過年的時候,父親都要請他來我們家,做好幾天的飯。”

    “除夕家里每一道門上,都要貼上自己寫的對聯。晚上家里的燈、紅蠟燭滿院子徹夜亮著,直到現在我們家還保留著這個習俗。”張天偉至今仍記得,在父母親住的那進房子中間的堂屋有一扇屏風會被收起來,把案幾、供桌拿出來,再擺上供果、點心,“長輩在堂上一邊坐著,我們這些小輩兒們在前面鋪的毛氈上跪下磕頭,一一拜年,長輩就給我們發紅包。”

    西安古城墻里熱鬧非凡的耍社火場景,給少年張天偉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留下了取之無盡的風箏造型素材。“那是50年代初,我當時只有十來歲。等到正月初五以后,城里就開始準備耍社火。”張天偉告訴記者,他父親畢業于上海藝術專科學校,照相、織毛衣、種樹養花、玩電子手風琴、做燈籠、風箏之類手工活兒都會,尤其擅長做風箏,是遠近聞名的巧手能人。“父親曾做過一個巨大的燈籠風箏,光麻紙就用去三百多張。風箏太大無法從大門出去,放飛時只好請幾十名街坊幫忙,搭梯子從房頂上抬出院子。他自然而然就成了碑林區耍社火的主要設計者,我每天放學回來都要幫父親的忙。”張天偉坦言,在父親的感染下,自己也很喜歡做風箏,“那時我就在想,有一天要做一個自己會動的風箏飛上天。”

    “耍社火”也叫“耍故事”,是城市和鄉村群眾在春節期間普遍開展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將漢族歌舞、戲劇,以及各種小型文藝表演融為一體。“我記得當時父親設計了一個場景是表現‘鷸蚌相爭’典故的,他做了一個很大的‘蚌殼’的形態,一開一合很好玩,但沒想出怎樣設計‘仙鶴’。少年時的張天偉靈機一動,向父親提出,“讓一個身材瘦高的人鉆進仙鶴造型的殼子里,再帶上翅膀,伸出一只手做仙鶴的脖子,只要手一動,不僅仙鶴的下嘴跟著一開一合,而且頭、嘴、翅膀都能動。”

    提起耍社火,張天偉十分興奮,“我們的社火隊可熱鬧了,我最喜歡掄‘火流星’,就是一個簡易的金屬盒子中間放上燒紅的木炭,兩側再放上生木炭,掄起來有風,兩邊的木炭也著了,紅紅的很好看。”張天偉似乎完全沉浸在回憶中,“那時候社火要有人掄‘火流星’在前面開道,后面有耍獅子、耍龍、鑼鼓隊、花船的隊伍跟著,一路從開通巷北口走東廳門到端履門,再到東大街,鐘樓,再到西大街,到南院門的市委門口耍,走累了在矮房檐上坐著歇歇;圍觀的群眾人山人海,警察著急了,借我的‘火流星’掄著維持秩序呢!”

    父親是張天偉的啟蒙老師,年少時耍社火的經歷給后來的張天偉留下了大量制作的風箏素材,后來在工作中掌握了電和機械原理,張天偉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動態風箏夢。1986年4月,由張天偉在內的7人作為陜西代表,參加第一屆全國風箏邀請賽與第三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并獲得了唯一一個銀牌。“這個燈籠風箏與我父親做的一模一樣,不過上面的字不是狀元及第,而是振興中華了。”78歲的老人笑呵呵地說。1987年,他制作的動態龍風箏被加拿大友人以5000元收藏,后被印制在加拿大郵票上公開發行。(文/圖和冰、張龍)

     [1] [2] 下一頁 文章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責任編輯:劉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