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晚眼看就要到啦~
應該有很多人期待著今年春晚會有什么新節(jié)目,然而,想到去年春晚成了各種歧視的重災區(qū),實在讓人覺得有點樂觀不起來……
就像網友@黃白球吐槽的那樣,去年春晚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六句話完美概括:虎背熊腰女漢子,胡吃海塞大胖子,人人喊打老剩女,苦口婆心老父親,惡心娘炮南方男,永遠正確老男人。
類似的吐槽還有——@HathorOfDendera:你國特色政治正確是:城里人臭講究;南方人臭毛病;女人臭講理;只有東北農村老男人永遠正確。
而其中,又以性別歧視最為嚴重……
帶你們用五分鐘回憶一下去年的幾個小品:
首先是賈玲的小品《喜樂街》,直接把“女漢子”和“女神”這種詞往女性頭上扣。主要內容是兩個男性擠兌、嘲弄和訓斥女漢子(集胖女、吃貨、無業(yè)、剩女一身)。
胖胖的,個子不高就是沒人要的女漢子,沒有對象還要被警察叔叔操心嫁不出去。這是強行定義“女漢子”都是盧瑟,都沒有魅力沒人要啊。
然而……首先大部分女性怎么過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事,根本不需要取悅男性。矮和胖從來不應該是自我貶低的原因。
我們女生很忙的好嗎,不會為了男人眼里自己是不是有魅力就想從“女漢子”變成“女神”。就算打扮了化妝了,那基本就是為了禮貌/自己開心/愛美。
另外,“女漢子”這個詞也是怎么聽怎么不對。
強行刻板化標簽化本就不對,把所謂獨立堅強的品格視為男性專利,更是蠢的不能更蠢的觀念。“女漢子”就是褒義詞,“娘娘腔”就是貶義詞,像男性的女性就是值得肯定的,像女性的男性就該被嘲諷……拜托,所謂獨立、敏感、溫柔、堅強,都是人格的一種。本來就無分性別。真是以這種標準論好壞,以大多數媽寶男的獨立性和責任感程度而言,他們早就該把頭埋到地里去裝作自己不是某種具有高級智慧的靈長類動物了。
然后第二個完全點燃網友怒火的小品就是《小棉襖》了……時長近16分半鐘,“18塊取走“的包袱在“二手小棉襖”和待嫁的女兒之間交錯,結局是女兒在“誤會中”,以“20塊多兩塊不用找”逼父親認可自己的戀愛。
這個故事簡直奇葩到了極點……“三十塊錢賣女兒/女兒捐給大學生”,“跟挫男在一起最偉大”,“二手貨賣不出去”……拜托,結婚這種神圣的事情,并不是人口買賣啊!談過戀愛有過婚前性經驗,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哪來的二手貨這種說法?
要是真要介意這種事情,為啥不用一樣的標準去要求男人呢?
好心塞……
但也不是最終一擊,接下來還有個沈騰的小品《投其所好》,本來好好的諷刺官場貪腐,就因為涉及女性領導,直接加了“女領導主要工作就是睡覺”這樣的笑點……意思是女性沒有工作能力,要混出名堂全靠肉體交易嗎?
給我向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領導人道歉啊!!!削你哦!
總之去年的春晚,在性別歧視問題上簡直千瘡百孔,真叫一個全面:從外貌歧視(矮的胖的)就業(yè)歧視(女領導靠性上位)到剩女歧視(POLICE叔叔操心四十歲嫁不出去)再到整個對女性認知的歧視(二十塊就領走的二手貨,跟挫男在一起最偉大)……
曾經一個國家的中央電視臺在全國人民觀看的晚會上公然認為,女性應該根據外貌特征去劃分為女神和女漢子的三五九等,以二手貨去稱呼女性,認為女上司的職責就是“睡覺”,今年還會這樣嗎?
我們真的想看一場沒有性別歧視的,舒心又合家樂的春晚啊。不歧視女性,也不歧視南方人,更不拿人的高矮胖瘦說事。
只是喜氣洋洋的,向全國人民拜個年。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